全国每年因运输储存加工等浪费粮食700亿斤
资料图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各省(区、市)政府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省(区、市)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对因不履行职责、存在重大工作失误等对粮食市场及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年度考核为不合格,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省长亲管“米袋子”意味着什么?
◎发布
考核不合格将约谈省长
考核办法要求,国务院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保护种粮积极性、增强地方粮食储备能力、保障粮食市场供应、确保粮食质量安全、落实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由各牵头部门具体落实。
考核采用评分制,满分为100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得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分以上90分以下为良好,60分以上75分以下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考核结果经国务院审定后,由考核工作组向各省(区、市)人民政府通报,并交由中央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
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省(区、市)人民政府给予表扬,有关部门在相关项目资金安排和粮食专项扶持政策上优先予以考虑。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应在考核结果通报后一个月内,向国务院作出书面报告,提出整改措施与时限,同时抄送考核工作组各成员单位;逾期整改不到位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粮食局约谈该省(区、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必要时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约谈该省(区、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因不履行职责、存在重大工作失误等对粮食市场及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年度考核为不合格,并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现状
我国粮食一边进口一边浪费
近年来中国进口粮食量激增,以2014年为例,1月至10月,中国共进口粮食7250万吨,相当于2013年全年的进口量。但另一方面,中国每年餐桌外浪费的粮食大约相当于粮食进口量的一半(700亿斤以上)。一面是大量进口,一面是大量浪费,这些粮食究竟都浪费在了哪些环节?
全国政协委员郑楚光曾做过推算: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全国各类学校、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3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可能浪费约110亿斤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但我国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远非浪费的全部,在餐桌以外的环节——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方面,我国浪费的粮食数量同样惊人。
农户储粮环节,因条件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损失就达400亿斤。粮食收割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农户储粮。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约12000亿斤,而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的一半。由于储存设施条件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比例在8%左右,核算下来,全年粮食损失在400亿斤以上。此外,落后的粮库储藏、运输,又损失150亿斤。
“吃得太讲究”每年损失粮食150亿斤
也许你想不到,因为“吃得太讲究”,在加工环节每年造成粮食损失达150亿斤以上。数据显示,目前粮食的加工普遍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以前大米加工去壳后简单清理就行了,但现在消费者要求“光鲜”,大多数大米都会进行抛光,甚至多次抛光。同样数量的稻谷,抛光越多,产出的大米成品就越少,既损失粮食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曾做过测算,以20%的大米被加工成特制米为例,我国每年就损失大米约80亿斤,相当于近千万亩稻田一年的产量、2000多万人一年的口粮。如果不加遏制,任由精制米市场份额继续增加,大米损耗量最高将达400亿斤,相当于约1.3亿人一年的口粮、4000万亩良田一年的产量。
700亿斤餐桌外粮食浪费 完全可以减少
减少粮食浪费,可行吗?回答是肯定的。我国有700亿斤的餐桌外粮食浪费,是完完全全可以减少的。
有专家测算,我国远高于发达国家的产后损失率,折算经济损失每年多达3000亿元,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被浪费。以运输环节为例,我国目前散粮运输比例只占到25%左右,多数还是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等包装方式运输,平均撒漏率在5%左右,但距离国家规定的2.5%的损耗要求相差还很远。而美国的粮食运输基本上实现散粮多式联运模式,汽车散粮运输用标准化的专用卡车,铁路散粮运输用专用车皮,而集装箱散粮运输的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声音
市民:以后可以吃上放心粮了
得知省长要亲自管“米袋子”,许多市民很高兴:以后可以吃上放心粮了。还有人表示,能不能让省长把油啊、肉啊、菜啊,还有那个奶、蛋、茶什么的,只要是入口的都管了呢。
其实这个“米袋子”,1994年开始就直接归省长管了,当时的提法是“米袋子”省长管,“菜篮子”市长管。
2015开年之初,随着中国首部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的意见出台,在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对省长的事权与责任作了进一步明确。
这一次不仅强调了粮食的数量安全,还强调了粮食的质量安全,粮食产业健康发展,以及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等。《意见》还明确指出,2018年年底前要在城乡普遍建立“放心粮油”供应网络。
◎回忆
几十年来餐桌发生了哪些变化
应该说,我们中国人的餐桌在不长的几十年时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有许多年轻人最梦想的职业是食堂炊事员。在记忆中,粮票、糖票、油票、肉票……哪一张都是老人们的看家宝贝,放在一个绿色铁皮盒子里,用的时候是数了再数。童年里的粮站是多么热闹喜庆的地方,买粮的卖粮的,隔着米面扬起的烟尘,个个眉开眼笑。那是1970年代,虽然吃得朴素,但基本能吃饱了。
到1980年代中末期,我们的餐桌逐渐走向丰盛。很多叫不上名的青菜出场了,过油肉、糖醋丸子,完全不用等过年,想吃的话平时都能吃上,记得有个单位给全厂职工发福利,每人一大盒冻虾,着实开了眼界,内陆长大的人大多都第一次见到此物。
再往后,1990年代,豪华饭店登场,鲍鱼、海参、鱼翅炮制的菜品成了招待尊贵客人的标志:西餐、料理成了文艺风尚;风味酒楼、私家小馆成了大小团伙的集结地。中国人仿佛一夜间习惯了下馆子,随之而来的,就是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攀升。
2000年代,健康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被人们需要着,人们开始主动地有选择地对待吃的问题了。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前天毒牛奶,昨天注水肉,今天地沟油;前天农药超标,昨天土壤里有了重金属,今天水质污染了,往餐桌上一坐,这筷子在空中发抖,不知有没有毒。
2002年,广东、广西等地查出“毒大米”数百吨,那是毒大米第二次进入记者的脑海,第一次知道大米有毒是听老人说,解放太原前夕,老百姓只能吃到空投的红大米,很多人得了夜盲症。发霉或农药及重金属超标的米被称做“毒大米”,食用者严重的可在2至3周内出现肺水肿、昏迷等症状,还有导致孕妇流产、胎儿畸形甚至致癌的记载。
现在好了,省长亲自管“米袋子”了,对餐桌,咱老百姓没多大奢求,无非就是米面是当年无污染的,蔬菜水果是新鲜无过量农药的,鸡鸭鱼肉是没打过激素没喂过抗生素的。生活在祖国的我们,不图腰包有多鼓,吃得有多好,只求让胃先安全起来,让身体先健康起来,同意的就点个赞!
记者 乔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