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廉政、法治、红色史 “三个文化”地图绘就山西新名片
“三个文化”系列地图
从2015年初山西“两会”上代表、委员的热议,到今年9月份举办的第二届山西文博会上观展群众的称道,山西省地图院编制的“三个文化”系列地图在三晋大地上吹起了一阵文化劲风,至今热度不减。这套地图溯源山西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将“三个文化”中最为精华的元素逐一呈现,开创了地图服务三大文化建设的先河,成为重塑山西形象的一张新名片。
“两会”首秀 方寸地图蕴藏廉政乾坤
左上青松高悬,寓意高风亮节,右下莲花盛放、竹子挺立,寓意清廉和正直。正中主体,从北到南,以县为单位的山西地理坐标上,分布着山西历史上的13位直臣廉吏,每一位人物均有剪纸肖像,并配以精辟的历史评价,三晋1200年间的廉政乾坤,跃然图上。这幅在2015年山西“两会”期间引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地图,就是山西省地图院首创编制的《山西省廉政文化地图》。
“去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制作和出版多层次、个性化、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地图产品。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立足山西,开发以地图为媒介的新兴文化产品。”言及编制廉政文化地图的初衷,省地图院负责人赵康称,“去年12月,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山西省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弘扬山西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在这个契机下,编制形象直观的廉政文化地图这个想法便应运而生。”
编制廉政地图的创意一出,省地图院自上而下的工作人员都为之一振,开始了马不停蹄的素材收集工作。“山西自古多直臣廉吏,我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山西几乎每一个州府、郡县都有廉政官员,清官很多,典型事迹也很多,越挖掘越震撼。”省地图院地图文化创意部主任李志强回忆,在编制过程中,廉政人物的选择是个难点。
在此前提下,编制团队明确了廉吏人物的遴选标准:必须是山西籍官员、必须有正史史料记载、必须在廉政从政方面有典型事迹。“比如被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为官期间布衣蔬食,被老百姓深情地称为‘于青菜’;还有铁面御史梁中靖,因为一起民间冤案‘一锤子砸翻七颗印’,被赞为反腐典范。”李志强介绍,最终,廉政地图选取了山西从唐朝到清朝间的13位直臣廉吏,分别是狄仁杰、司马光、姚天福、薛瑄、刘东星、于成龙、吴琠、陈廷敬、孙嘉淦、兰第锡、梁中靖、栗毓美、祁隽藻。
2015山西“两会”上政协委员赞扬廉政文化地图
人物确定后,到了地图绘制过程中最难的肖像设计环节。由于很多人物在历史上没有留下肖像,李志强只能按照史料中对他们外貌及性格的文字描述来重新创作。“13位廉吏的肖像,都是我们根据现有的国画、白描、版画等不同绘画手法转换为剪纸模样的。”
呕心力作,必有回响。廉政文化地图初次亮相,便在山西“两会”代表、委员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得到了一致认可。3月20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省测绘局发挥自身优势,弘扬三个文化的办法值得重视”。同时,省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批示:“测绘局的廉政文化地图很有创意,值得推广,这种创新意识、工作精神值得学习。”
“文博”亮相 热血历史彰显三晋脊梁
来自各方的肯定,促使省地图院继续加快了编制,继廉政文化地图之后,又开始了《山西省红色文化地图》和《山西省法治文化地图》的编制工作。其中,法治文化地图是三幅地图中时代跨越最长的一幅,包括了从古到今在法治文化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14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分布在山西境内的法院和典型法治事件5个;红色文化地图则以“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为主,融合中宣部公布的山西15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的山西6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务院公布的山西5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等。
编制过程中,法治文化地图的难点是资料收集。为了地图的权威性,省地图院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山西省法治文化建设研究会,并邀请有关专家把关资料筛选,进行成图审定。在这幅地图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司法官——上古时代的皋陶、著成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李悝、提出“引法入礼、法礼统一”思想的荀子、隋朝法典《开皇律》的主要制定者裴政、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主要奠基者彭真……这些为中华优秀法治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三晋人物位列其中,灿若星辰,让薄薄的一张地图化身为沉甸甸的厚重历史。
“三幅地图中,红色地图的工作量是最大的,全省3000多个红色文化历史点位,很难选取。最终,在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的支持下,遴选了56处极具代表性的点位。”李志强介绍,除了点位的选取,对全省11个市红色历史的文字表述也是很费心思的一个环节,从几千字删减到一千字,再到五百字,最后浓缩到不到两百字。“每一个地市的文字描述可以说是精华中的精华,多一句地图放不下,少一句历史不完整。今天的和平都是革命前辈创造的,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要尽可能保留每一句话。”
主体内容有讲究,点缀的图案也饱含寓意。法治地图上,“天平”象征法律不偏不倚,“华表”象征着中华民族,“钟”取意警钟长鸣,“法鼎”是法律的象征;红色地图上,左上方的“党旗”代表党的领导,右下方的“长城”表示三晋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浴血奋战、众志成城的贡献精神,左边中部的“号手”代表着红军东征的序幕,右边中部娘子关附近的“托枪战士”代表着一致对外,抗击日本侵略者……
“三个文化”地图亮相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历时半年,“三个文化”系列地图编制完成,并在9月份举办的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整装亮相。文博会开展首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偕中央部门有关领导、我省领导等巡馆时,在地图面前驻足良久,由衷赞叹。展会期间,参观“三个文化”地图的群众更是络绎不绝,好评如潮。“用简单的地图呈现深邃的文化,让人直观获取了历史知识后,看到了其中蕴藏着的山西脊梁。”一位观展群众如是说。
创新不止 用地图弘扬山西文化
“地图是测绘领域终端成果的一种展示,而测绘最终是要服务于社会和大众的。地图的专业性很强,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把握科学性、严肃性的基础上,赋予地图知识性、艺术性,进而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元素,创作出接地气的地图文化产品。‘三个文化’地图,就是先期的一种尝试。”省地图院副院长李朝新说。
如今看来,这种创新意识下的尝试,无疑是有效果的。继第二届山西文博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后,“三个文化”地图又在9月下旬举办的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亮相,向省外群众和国际友人展示这张新颖的山西名片。目前,这三幅地图均已获得公开发行版权号,预计今年年底将对外出版发行。届时,“三个文化”将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为更多人所熟知,真正浸入社会的方方面面。
“虽然‘三个文化’地图是文化产品,但我们从来没有把它当作一件简单的产品来看待,而是当作一件事情来研究,当成探索山西文化的一个方向,是有延续性的。”在编制文化地图的过程中,李志强感受很深,“文化很抽象,需要用载体来表现。说它是文化地图,那它就必须有文化、有知识、有内涵在其中,不是简单的叠加,而要有创意创新的体现。如果就产品说产品,而不深入探索文化,那不管它是纸质、绸质或者电子的,都仅仅是一个产品,只是载体不一样而已。”
把地图元素和文化元素创新结合,挖掘山西文化亮点,创作社会认可的好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李朝新所说:“这需要潜心钻研,需要带着职业的眼光、探索的思想和敬业的精神,围绕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文化方面的再挖掘、再策划、再拓展。”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山西不缺历史,不缺文化,‘人类文明三个一’、华夏始祖尧舜禹、丝绸之路供货地,这些都是三晋大地的文化瑰宝,都能作为地图文化产品的主题进行深入挖掘。”省地图院负责人赵康说,“‘三个文化’地图编制的完成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我们将把传统地图作为载体,用新颖创意二次开发,创作出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