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升级“软硬件”水润保粮丰
03.03.2015 10:48
本文来源: 水利厅
村外两座小型水库波光潋滟,整修一新的大坝坚固美观。行走田间地头,50多口坑塘星罗棋布,硬化过的灌溉渠道齐整通畅、纵横勾连。2月26日,记者走进信阳市平桥区洋河镇姚寨村,这里的水利设施让人眼前一亮。
“过去两座小水库大坝都快垮了,别说蓄水了,走人都危险,现在经过除险加固,蓄水量翻了一番。”说起这两年的水利建设,村支书姚官平赞不绝口。
村民袁德国说,村里的灌溉渠道原来是土渠,淤积严重,四处漏水。碰到灌溉季节,往往是全家老少齐上阵。过去全村轮灌一遍要一个多月,现在只需要十来天。
不仅仅水利设施“硬件”得到极大加强,姚寨村的水利“软件”也正升级换代。
两座小水库过去权责不明,管护不力,损毁严重。现在水库所有权明确归镇政府所有,个人承包经营,在确保群众灌溉的基础上开展水产养殖,同时承包者负责水库的后期管护。村里还成立了用水协会,提高了用水效率,各种水利公共设施也得到有效管护。
姚寨村是平桥区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区水利局局长陈福刚说,信阳市有六大干旱片,平桥就占两处,历届党委、政府都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促进农村发展和农业增效的“头号工程”,持之以恒推进,连续九年夺取全省“红旗渠精神杯”。
在去年的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全区已整修清淤渠道130公里,整修改造大塘240口,打配机井130眼,修复水毁工程44处,整修电灌站21座。
同时,平桥区还是我省水利改革的先头部队,在近两年开展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中,均是国家级试点县。
“过去村里许多田地是等雨播种、靠天吃饭,现在水利条件这么好,俺们种田更有底气了!”姚官平说。
本报记者 张海涛
来源:河南日报
本文来源: 水利厅
03.03.2015 10:48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本次常委会会议是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会见李鸿忠
新华社平壤7月28日电(记者王宾)7月26日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