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宽处能开进汽车 太原开建山西首条地下管廊
总长度10.15公里,投资10.67亿元,工程预计年底完工
一条新修的道路,经常被“开膛破肚”搞管线维修,今后,这样的“马路拉链”将会越来越少。去年10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山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五年建设“蓝图”绘就。太原市、山西科技创新城被“点名”要率先实施综合管廊建设。
今年,太原市城乡管委在城市道路建设中首次引入了高标准全管线覆盖地下综合管廊项目。9月,我省首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太原市晋源区开建。17日,记者对首条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区进行了探访。
内壁最宽处19米
9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太原市晋源区古城大街道路施工现场看到,古城大街晋祠路口已布设围挡。作为古城大街的地下管网工程,古城大街综合管廊项目工程也进入施工阶段。伴随着阵阵机械轰鸣声,一台液压步履式打桩架正在古城大街南侧进行钢板打桩,一根根18.5米长的钢板被打进地下,配合混凝土浇筑,形成地下基坑的支撑墙。“施工场地水位比较高,设备下探1米就能挖到水,为此我们需要修造地下施工止水帷幕。这台机械用于钻孔和水泥灌注,普通设备只有1到3个钻头,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我们研制了5钻桩机,施工效率大大提高。”施工现场,一位机械操作人员说。
太原诚信市政综合管廊项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修建的综合管廊工程,管廊横切面面积根据需要,大小不一。通常上游切面小,下游切面大。管廊埋深在地下8至10米范围,内壁宽度在12米至19米范围。管廊内部采用分舱式设计,舱内高度3.7米,其中,电力舱、天然气舱宽度在1.8米以上,最宽的综合舱宽度在4.8米以上,可确保维修车辆进出作业。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太原市综合管廊工程将雨污水一并纳入管廊、分流运行的设计标准,在全国来说是非常领先的。”
由于采用分舱设计,不同类型管道互不干涉,以后无论哪种管线出现问题,工作人员都可以快速进入管廊将问题锁定并解决。此外,整个管廊遍布监控、通风设备,便于日后维护。为按时完成任务,目前施工采用两班制24小时施工,整个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成。
据了解,太原市晋源东区综合管廊工程范围涵盖古城大街(新晋祠路—滨河西路);实验路(纬三路—古城大街);经二路(纬三路—古城大街);经三路(纬三路—古城大街);纬三路(新晋祠路—滨河西路)。工程完工后,5条综合管廊将实现互联互通。入廊管线包括给水、再生水、热力、燃气、电力、雨水、污水、通信,总长度10.15公里。
未来,根据太原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太原市将在晋阳至长风区域、河西北中部区域、河东北部区域、龙城大街区域、小店南部区域设置5个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区,区域内配套控制中心、变电所等,形成5大管廊系统。
管廊建成将破解多个市政难题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现场施工人员表示,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马路拉链”“空中蛛网”和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而且对于保障城市安全、改善城市面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管廊项目负责人介绍,过去市政部门在修建地下雨污水管时,需要提前勘测地下给水、天然气等管道,避免挖断,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地下综合管廊入地后,这些问题将不再发生。
在推进城市防洪排涝方面,综合管廊也将发挥作用。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地下综合管廊断面应满足所在区域所有管线入廊的需要,并符合入廊管线敷设、增容、运行和维护检修的空间要求,避免产生相互干扰,确保管线独立维护和安全运行,并配建行车和行人检修通道,合理设置出入口,便于维护和更换管道。地下综合管廊应配套建设消防、供电、照明、通风、给排水、视频、标识、安全与报警、智能管理等附属设施,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采用PPP模式解决资金问题
地下综合管廊因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等原因,相较于传统地下管线开挖,耗资巨大。以本次太原晋源东区综合管廊为例,5条连在一起的路共计10.15公里,总投资需要10.67亿元,解决资金来源至关重要。
根据太原市晋源东区综合管廊工程招标公告,建设资金来自自筹及银行贷款。采取PPP模式运营,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广德铁建蓝海丰铁投资中心作为社会资本参与了本次晋源东区综合管廊工程建设。
根据《实施意见》,我省将鼓励支持由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积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优先鼓励采取市场化方式,由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共同组建或同社会资本合作组建股份制公司,建设和运营地下综合管廊,也可在城市人民政府指导下组成地下综合管廊业主委员会,公开招标选择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鼓励和培育有实力、有信誉、规模化、专业化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提升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水平。(记者 何伟)
链接
法国百年前已开始修建综合管廊
19世纪中期,因塞纳河遭遇严重污染而引发了巴黎大规模的霍乱后,法国设计师奥斯曼设计了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他和另一位设计师厄热·贝尔格朗一起,在设计巴黎街道的同时,设计了大规模的排水系统,截至1878年,贝尔格朗指挥修建了600公里长的下水道,此后,这一“地下世界”不断扩展。
巴黎排水系统值得称赞的不只是其规模,还有设计和管理。巴黎的下水道大都十分宽阔,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还为后来的电力、通讯设施提供了安身之处。 如今巴黎已经建成总长度约100公里、系统较为完善的共同沟网络。此后,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汉堡等欧洲城市也相继建设地下共同沟。
上世纪20年代,日本东京市政机构就在市中心九段地区的干线道路下,将电力、电话、供水和煤气等管线集中铺设,形成了东京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供排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广电等市政管线集中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 (日本称“共同沟”),已成为日本城市发展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准之一。
在东京的主城区,经过了多年的开发建设,很多地下综合管廊已经联成网络。在东京市区1100公里的干线道路下已修建了总长度约为126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在东京主城区内还有162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正在规划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