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推进水果产业扶贫 贫困居民年均增收1378元
10月10日,省农业厅发布水果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今后,我省将围绕适宜的果树树种、品种,突出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以注重基地、品牌、市场等各个产业节点的建设为重点,推进贫困县果业区域化布局,推广应用水果生产集成技术,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果品品牌,提高果品的清洗、分级、包装、贮藏、加工等水平,全产业链推进当地水果产业发展,使水果产业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并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378元。区域化布局水果产业
为了推进我省贫困县果业区域化布局,我省将在吉县、隰县、大宁县、永和县、汾西县、乡宁县、蒲县等县的边山丘陵区的垣地、峁地新建苹果、梨等仁果类水果基地;在万荣县、平陆县、夏县、垣曲县等县的边山丘陵区的垣地、峁地新建早中熟苹果、葡萄、桃等水果基地;在临县、兴县、保德县等县的边山丘陵区新建中熟苹果、梨等水果基地;在阳高、天镇、大同、浑源等地发展大接杏、京杏等杏产业。
在贫困地区新建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的同时,我省还将延伸和优化重点贫困县水果产业链体系,加大果品初加工(机械清洗、分级)、机械恒温贮藏设施、冷链运输、品牌创建及宣传推介等环节的投入和建设水平,提高果品采后增值空间。主要包括平陆县、万荣县、隰县、吉县、大宁县、阳高县等县。上马六大重点工程
我省将在贫困县实施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将试验示范推广10个果树优良品种,新建或扩建一批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为贫困县水果品种改良和树种品种结构调整提供支撑。
实施高效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在边山丘陵区建设以起垄覆盖集雨保墒技术为核心的高效果业示范园区,示范推广果园旱作集成技术及管理模式;建设果园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园区,示范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等无害化果园病虫害防控技术;建设果园先进机械装备应用展示示范园区,示范推广一批先进果园机械设备,降低果园劳动力投入。
实施中低产果园改造示范工程,在水果产业与贫困人口脱贫联结紧密的万荣县、平陆县、夏县、隰县、吉县、大宁县、汾西县、阳高县、浑源县等9个贫困县,实施中低产果园改造示范工程10万亩。其中,将建设以果园间伐改形为核心技术的中低产果园改造示范工程,改良传统的乔砧栽培模式;建设以高接换优为核心技术的中低产果园改造示范工程,改良果树品种,提高果品质量和果园效益。
实施果园沃土示范工程,我省将支持贫困户或以贫困户为主的合作社建设示范果园50万亩,通过增施有机肥、开展果园生物覆盖、推广“果——畜——沼”三位一体生态果园模式,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促进果园可持续生产,提高果园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品牌创建工程,我省将向国家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申请登记公共品牌,丰富公共品牌内涵,扩大宣传力度,提高水果市场知名度。打造10个企业品牌,筛选和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经营管理规范、营销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销售企业或合作社,指导其准确定位市场,创新营销模式,提高山西水果市场占有率。
实施果农培训工程,重点培育100个新型果业经营主体,促进当前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向专业化、集约化的方向转变,果业经营模式向矮密高效栽培模式、休闲采摘果园管理模式、品牌果园经营模式等多元化模式转变,推进水果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化,促进全省果业生产、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六成项目资金投向贫困地区
为了加快我省贫困地区的水果产业发展,我省将加大扶持力度,整合、集中扶贫、财政、金融、水利、交通等部门各级财政资金对关键环节建设的支持力度,水果产业政策要向贫困地区倾斜,项目资金的60%以上投放到贫困地区,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或产业资金扶持,促进果品营销、加工、贮藏等环节,延深产业链,提高果品附加值,实现水果产业发展对贫困人口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据悉,到2020年,全省水果适宜区贫困县的果园总面积将达到350万亩,果品年总产量达到320万吨,水果优果率达到66.5%(达到目前的全省平均水平),水果种植总收入100亿元,水果(盛果期)亩种植收入达2857元,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水果种植收入943元。通过水果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实现水果贮藏、初加工、包装、冷链运输、品牌提升等采后增值,平均每公斤水果增值1.44元,收入达46.11亿元,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果品采后增值收入435元。以上两项总计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1378元。(记者 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