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山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51%
8月3日,记者行走在左权的丘陵沟壑区,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山变绿了,随处可见一片片茂密树林。当地的百姓高兴地说,这一切源于多年坚持不懈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万平方公里,累计治理度达到51%。
治理规模大、项目覆盖面广是我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呈现出的两大特点。以前的精品工程局限于一条沟、一条小流域,现在的精品工程集中连片、规模推进。在晋北地区,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首都水资源水保工程为依托,建成100多处集中连片、规模宏大的生态防护工程;在沿黄丘陵沟壑地区,以坝滩联治、坡改梯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坝地、滩地、梯田等高效基本农田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民间资本活跃“水保产业”。创新投入机制,水土保持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投入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2005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发展民营水保大户的资金扶持办法》后,全省各市相继出台利好政策,为民营大户挺进“水保产业”保驾护航。201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的指导意见》,又为民营水保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截至目前,全省民营水土保持户发展到28万户,其中面积在500亩以上的大户4300多户,治理“四荒”面积1200万亩。
山坡有“被子”,农民有票子。全省各地水土流失治理坚持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为根本落脚点,力求干一片,成一片。近4年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3.3亿元用于坝滩地整治,建成高产、优质坝滩地5万亩。同时,依托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建设机修梯田,坡地改梯田。永和县是坝滩联治的典范,通过治理坡地改造成了梯田,荒山披上了绿装。以白家崖小流域为例,坡耕地治理后亩均增收约500元。
水保监管越来越严。新水土保持法实施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果,水保方案编报率、实施率大幅提高,特别是针对高速公路人为水土流失突出问题,开展了联合监督执法行动。去年全省开展水土保持执法检查2900多次,检查项目1400多个,省、市、县三级审批水土保持方案349个,核定防治责任范围2.5万公顷。(记者 赵建军)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