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水利的点“睛”之笔——泾河东庄水库获批始末
陕西省重大水利枢纽工程——泾河东庄水库项目建议书,11月24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这意味着陕西“高峡平湖”建设拿到了国家级“通行证”!
峡谷之中,泾河之上,总高度230米,相当于90层楼的超高拱坝,犹如巨人臂膀,把泾河拦腰截断……一座集防洪、减淤、供水、发电、生态于一身的“高峡平湖”,将在渭北高原横空出世。
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说:“建设东庄水库意义重大,除防洪、减淤,兼顾供水、发电及生态环境外,东庄还将与渭河全线整治、引汉济渭工程,形成关中‘一线两片’大水利体系骨架。因此,东庄水库不仅是陕西水利的点‘睛’之笔,也是实现陕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呼之欲出 半路夭折
资料显示,近代以来渭河下游发生的4次特大洪涝灾害,有3次都是渭河支流——泾河泥沙所致!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石瑞芳说:“泾河泥沙平均含量每立方145公斤,远远高于黄河每立方35公斤的含沙量,年均输沙量达2.5亿吨,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同时,泾河流经的渭北高原,干旱缺水,城乡用水连年告急,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为解决渭北旱原缺水和渭河下游洪涝灾害问题,人们的目光一直不曾离开泾河。经专家研究论证,一个消除水患的思路逐渐形成:即在泾河峡谷段,修建防洪控制性工程,以彻底解决渭河洪涝灾害、泥沙淤积,以及渭北人民生活、生产用水。然而,长期以来,专家们一直对东庄水库坝址地质岩溶渗漏、泥沙淤积等问题争论不休。
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东庄水库勘察设计每每被提起,又每每因地质岩溶渗漏、泥沙等问题的争论而停止。直到1999年7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意见,提出“先栽树、后修库”、“匆忙上马,弊大于利”的结论。就这样,东庄水库项目,虽然先后5次规划,4次方案调整,但由于坝址选择、泥沙淤积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终因一时无法攻克而停摆。
攻坚克难 扭转乾坤
“善治秦者先治水”。2010年,省委、省政府重新启动东庄水库前期工作。也就在当年夏季,渭河又发生多年不遇的洪灾。“启动东庄水库刻不容缓,一定要加快速度,争取早日立项、开工。”王锋如是说。
东庄水库坝址,位于礼泉县叱干镇东庄村与淳化县车坞乡交汇处的泾河大峡谷。这里紧邻老龙山断层,处在碳酸盐河段。能否攻克岩层渗漏难关、有效解决泾河泥沙淤积问题,成为东庄水库成败的关键。为此,省水利厅组织黄河设计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清华大学等联合科技攻关。
三峡工程地质负责人、国家勘察大师陈德基说:东庄水库地质勘探完成1.4万米钻孔、4100米探硐和多项科研试验,查明近坝库区岩溶渗漏以溶隙型为主,不会产生大面积渗漏;坝基岩体质量较好,东庄水库坝基岩体具备兴建高拱坝地质条件,不存在制约因素。
对于中咨公司提出的“先栽树,后修库”难题,陕西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加上近年加快“美丽陕西”建设,使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根据卫星图片显示,2000年以来,陕西版图的色调发生着巨大变化:原来大片的黄色区域,逐渐变为浅绿色,最后变为深绿色。10年间,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左右。全省生态状况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
中咨公司在组织东庄水库项目建议书咨询评估时,专家们看到卫星图片后,一致对陕西生态环境改善表示满意。
东庄水库面临的难题,一个个被攻克,进而使立项搭上了国家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快车:2013年2月进入国家发改委审批程序,今年7月通过中咨公司对项目建议书评估,11月24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东庄水库,开工时机已经成熟。
“高峡平湖” 指日可待
“今年国家相继批复了引汉济渭可研报告和东庄水库项目建议书,这预示着陕西水利大时代已经到来。”东庄水库办公室主任雷春荣说。
东庄水库,是我省库容最大的枢纽工程,也是全国水利系统大坝最高的水库工程,号称陕西的“高峡平湖”,计划总投资近127亿元,工期95个月,总库容达30.6亿立方。建成后,将形成完整的渭河下游防洪体系。可使渭河下游10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50年一遇,确保渭河综合治理后防洪能力50年不降低,彻底根除渭河下游小水大灾常态发生。
同时,东庄水库每年还可为渭北“旱腰带”的铜川、富平,以及西咸新区、泾惠灌区等供水5亿多立方,为我省新增2000亿元工农业产值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并成为关中地区重要的抗旱应急骨干水源。另外,东庄水库水电装机9万千瓦,年发电量3.3亿度,不仅可以优化陕西电网结构,还可每年减少煤炭消耗13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30万吨,为全省节能减排发挥重要作用。东庄水利枢纽蓄水后,还将形成60多平方公里水面,并有望打造成世界级水利旅游风景区。
东庄水库——三秦儿女实现65年的期盼和梦想指日可待!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