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报道太原市气象现代化建设

24.12.2015  16:13

    近日,笔者从中国气象报网站获悉,中国气象报记者申敏夏、赵晓妮、 通讯员孙爱华等对太原市气象现代化建设进行了专门报道,赵林香全文如下:

主动服务政府 联动共解民忧

——太原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掠影

    “汾水风烟冷,并州花木迟。”山西太原古称并州,自古以来春天来得晚、秋天来得早。太行山雄居其左,吕梁山巍峙于右,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易旱多风。虽然近年来太原无重大灾害,但由于山多、水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局地性自然灾害突发且重发。对于太原来说,在灾前做好防御,成为政府、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气象部门责无旁贷。

服务政府决策 380多村民得以迅速转移

  11月6日,跟随着今年入冬以来第一场降雪的脚步,记者一行四人来到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政府。

  “回忆起今年汛期,真是多亏了气象部门及时的预警信息,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阳曲县副县长李建国说。

  今年8月1日夜间至2日凌晨,阳曲县境内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县城本站12小时降雨量达137.9毫米,阳曲县地势较低的侯村乡河里村遭受暴雨侵袭,道路冲毁、房屋进水。
“刚赶到现场时,水刚没过脚腕儿。没过一会儿水就逐渐上升到腰际,这时候武警、消防都已经赶到。我们最后离开时水已升到了脖子这儿,水流很急,最深的地方应该有两米了。”李建国边比划边说道。

  1日晚上21点,太原市主城区电闪雷鸣,出现突发性强降水天气。此时,强对流云团正朝着东北方向阳曲县逐渐逼近。21点50分,阳曲县气象局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根据雷达回波情况,再加上我们之前做过阳曲县暴雨洪涝灾害区划,立刻想到河里村有危险。22点19分我就给副县长李建国打通了电话做出有灾情的研判。”阳曲县气象局局长李玉峰说。

  县政府随即组织召开防汛指挥部成员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政隆要求全力做好村民解救工作。

  救援人员利用漂浮的皮划艇、冲锋舟将被困人员迅速转移。但由于洪水流速太快,冲锋舟无法逆水前行,指挥部便就近调来几台大型装载机。被困村民有的站在装载机的铲斗里,有的干脆挤在驾驶室旁边很狭小的平台上。没想到,平时行动缓慢甚至稍显笨重的装载机,在洪水面前却显得行动敏捷、游刃有余。凌晨4点,第二场降雨来临之前,县政府已成功转移全部被困村民。

  事后,阳曲县县长刘晋萍特别表扬县气象局预报服务做得好,充分发挥了前置指挥作用。

部门合作 空气质量排名提升10名次

  从阳曲县赶回太原市的路上,天空开始下起雨夹雪,路上行车缓慢,已经出现交通拥堵。同行的太原市气象局副局长苏晓燕不禁担心起来,随即向市环卫局副局长时忠瑛打电话:“时局长,赶紧准备撒盐吧,我们已经发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凌晨1点有点太晚了,最晚10点开始撒,现在路上已经不好走了。”

  苏晓燕告诉我们,市环卫局和市气象局虽然是两个部门,但感觉就像是一家子似的,合作起来非常愉快。

  就拿前段时间全市治理空气质量的例子来说,市气象局、环保局、环卫局密切合作,使得太原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考核城市排名中从6月份倒数第12名、到7月份倒数第17名、再到8月份倒数第22名,名次提升了10位,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太原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空气污染一直是个难题。6月份的排名让政府很着急,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各部门纷纷商讨对策。当时我们提出来,空气污染物臭氧浓度不达标,可以尝试向空中喷水。”苏晓燕说。
市政府当即便听取了市气象局的意见,为环保局添置5辆喷雾炮车(降尘车),并按照市气象局意见,在每天中午车流量少、光照强的时间段进行道路喷洒作业。此外,市气象局针对全市在建工程,提出必须全部遮盖以抑制扬尘的建议也被政府采纳。

  平日里,市气象局与市环保局更是密切合作。11月6日,记者来到市环保局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站,“2014年10月30日APEC期间,省长李小鹏到双方空气质量视频会商现场,观看听取太原市空气质量趋势预测会商意见,并对我们已见成效的工作给予肯定。”市环境监测站监控中心副主任王萍说。

  苏晓燕告诉记者,每天早上10点,市气象台和市环境监测站都要进行整点会商,在气象环保实时监测数据资料共享的情况下,双方还引进研发“太原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可以说,我们在大气环境质量研究上、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合作都不分家。一年四季准时制作PPT进行会商,早已成为常态业务。”苏晓燕说。

  临走时,当记者向王萍提出对气象部门的需求时,她毫不犹豫地说:“希望我们市环保局能拥有几个气象专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