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民居系列报道(五)——商汤文化 千年传承
在我县境内的古建筑群中,至今还保存着百余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汤帝庙及其古建筑群。成汤之庙,全国都有,但我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商汤析城祷雨的历史典故在我县家喻户晓。三千多年商汤文化的历史传承蕴育了我县悠久的商汤庙宇文化。历史上我县有汤庙380多处,现存的120多处。2012年全国首届商汤文化学术研讨会得出结论,析城山地区是3600多年前商汤祷雨的地方,是全国商汤文化传承、传播的中心。祭祀商汤的主庙就在桑林水之源的析城山。至今析城山上还有汤王祷雨的遗址和宋金时期汤帝庙遗址。在众多的汤帝庙中,修建在析城山下的下交汤帝庙尤为引人注目。
下交汤帝庙是析城山下最古老的汤庙,也是商汤祷雨的历史见证,更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汤帝庙。寺庙从整体规划到庙内单体建筑的细节处理,都体现出鲜明的商汤祭祀文化符号。一进山门抬头就能看见“桑林遗泽”四字,向世人昭示其在诸多汤帝庙中的尊崇地位。
下交汤帝庙占地面积2134平方米,现存建筑19座80间,其中重要的建筑由南向北为山门、马王殿、舞楼、献殿、广渊殿,都在一条中轴线上,成为一线。而三行则指的是一共有从山门进去有两进院子,共三行建筑。
现存汤帝庙的建筑为宋金及明清遗构,不同的时期便体现了不同的建筑风格。每座建筑屋顶样式不同,屋檐下的斗拱也各显特色。正殿斗拱为五踩双下昂,拜殿斗拱为四铺作单下昂,舞楼斗拱前后檐均为四铺作单下昂,但前檐为象鼻昂。不光如此,同一座建筑中也能看到两个时期的影子。
在正殿和拜殿的石柱,周身刻有石雕线刻图案。廊柱上刻有神话故事、化生童子、儒士及龙凤花鸟图案,还有风格迥异至今是谜的一幅龙头凤身鱼尾图案。庙内大部分的建筑构件上的雕刻图案围绕“龙”的主题,“龙”既是帝王的象征,又是降雨的化身。商汤正是集这二者为一身,在这个庙宇内,各朝代的建筑文化和建筑技术相互交融、和谐共生。下交汤帝庙于1960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县境内元代以前的汤庙共有七座,固隆乡就有三座,其中泽城汤帝庙颇具文物价值。泽城汤帝庙最古老的部分在献殿,殿基、柱础及大部分石柱都是金代原物,也是阳城县境内发现的最大的献殿。位于北留镇的郭峪汤帝庙以其面宽九间的正殿,两层的戏楼别具特色。
我县大规模营造汤帝庙以求祈雨是从宋朝开始的。在北宋,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粮食需要成为民众生存的大事。太行山区干旱缺雨成为制约粮食丰产的最大障碍,民众在无奈的情况下希望汤王保佑,普降甘霖。
商汤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农耕文化,伴随着历史的长河传承至今,这也蕴育了我县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我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县星罗棋布的商汤庙宇作为三千年商汤文化的历史遗存更为我县开发析城圣山、打造旅游强县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