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云龙:山西,再打一场国土绿化硬仗

08.01.2019  09:43

 

      山西,是我国国土绿化的一面旗帜。右玉县20任县委书记绿色接力,缔造了享誉全国的“右玉精神”;壶关县30万人民靠“一包方便面,一里防护墙”的信念,把“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装扮成美丽家园;太行老区乡亲们发扬太行精神,在造林绿化的“禁区”,书写了“人工造林的奇迹、工程管理的典范”……山西人始终怀揣“让三晋大地绿起来”的梦想,在风沙区、干石山、煤渣堆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
      2019年,是山西林业和草原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为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三晋大地开花结果,让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想在山西变成生动实践,让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兴的现代林业目标越来越近,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决定——

      山西,再打一场国土绿化硬仗
      山西人要让三晋大地绿起来。上世纪80年代初实施林业“三定”,90年代进行“四荒”拍卖,新世纪开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2016年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塑造表里山河生态美好壮丽形象”……山西造林播绿的脚步驰而不息,标本兼治的举措与时俱进,特别是2010年-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净增2.47个百分点,达20.5%,增速居全国前列。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云龙表示,绿化山西是一项承载着信念和荣誉的事业,正是这份责任和信念、理想和荣誉,改变了山西版图的基色。不论是“20任县委书记的绿色接力”,还是太行山上“人工造林的奇迹、工程管理的典范”,抑或昕水河流域“人工造林的教科书”,无不讲述着山西林业的精彩与辉煌,无不抒发着山西林业人的豪情和壮志,无不展示着这一方水土的勃勃生机,无不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共谋发展新机遇
      2018年3月,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获表决通过,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新机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随后,各省(区、市)相继成立了相关机构。10月27日,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挂牌。
      张云龙认为,我国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整体修复提供了体制保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决心。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要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为塑造表里山河生态美好壮丽形象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不忘初心,才能牢记使命。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的林业生态建设情况,张云龙介绍说,山西省突出依法保护、加强重点保护,先后出台了森林公园条例、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省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等,在全国率先将5600万亩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作为全省生存发展的底线保护了起来,建成自然保护区45处、湿地公园57个、森林公园137个。2016年,全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3172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GDP的24.5%。
      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西通过退耕还林奖补、荒山造林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综合增收五大项目,破除了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体制障碍,架起了增绿增收互促双赢的四梁八柱,成为全国推广学习的样板。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省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对联动实施生态扶贫“五大项目”,尤其是组建造林合作社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思路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次机构改革,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不仅承担着原来的森林资源保护等职能,还增加了草原保护管理以及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和地质公园等新的管理职能。张云龙表示,林业是生态文明的主力军,没有林业就没有绿水青山,就没有美丽家园,就满足不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职能范围拓宽了,发展空间更大了,肩上责任更重了。当前,亟须共谋绿色发展的新机遇,迎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挑战,保护好、管理好、经营好经济社会赖以发展、人民生活赖以提升、林业价值赖以体现的珍贵资源,必须以忠诚托举事业,用心血回报人民。
      携手阔步新时代
      站在新的起点,张云龙开始着手谋划新的征程。他坦言,2018年冬,山西林业和草原系统以更加精细的组织管理、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打了一场国土绿化的硬仗,实现了林业和草原事业开门红。2019年,山西林草业要继续按照省委书记骆惠宁提出的“在机构改革期间,打一场绿化的硬仗,进一步做好国土绿化”的指示精神,再打一场绿化硬仗,在推进绿化山西建设中体现林草业更多的责任担当。
      张云龙介绍,山西绿化建设成绩非常喜人,但生态脆弱亦不容忽视,国土绿化赶考补考的任务艰巨。目前,山西森林覆盖率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3个百分点,还有3000多万亩宜林荒山尚未绿化。同时,优质森林资源大都布局在山区林区,城市居民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林”还是难点。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省委、省政府对林草事业寄予的厚望,也是全省林业人的责任和担当。
      张云龙表示,2019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要把“全面加快国土绿化步伐,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的底色”作为林草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科技为先、造林为首、经营为要、管护为重、创新为根、富民为本,以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发展目标、森林质量提升为永恒主题、依法保护资源为发展底线、科技兴林为重要支撑、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明确建设思路,搞好工程布局,特别是要落实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其中,2019年计划完成营造林400万亩以上,林业生态扶贫“五大项目”惠及贫困人口保持在50万人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和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5‰和3.6‰以下,森林和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具体措施有4项:
      突出重点区域,搞好生态屏障布局。以修复黄河沿岸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着力提升水土保持功能,提高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森林覆盖水平。以太行山北部纵深、晋冀交界、燕山-长城沿线为重点,提升防沙治沙功能,构建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以汾河、桑干河、昕水河等主要河流源头为重点,提升水源涵养功能,维护“华北水塔”生态安全。以高速公路、一二级国省道、旅游公路两侧荒山为重点,提升生态景观功能,打造网格化的绿色生态走廊。
      围绕乡村振兴,统筹城乡生态布局。推动乡村园林化、农田林网化、山垣林果化。加大城郊森林公园、公共绿地、生态廊道等建设,积极建设森林城市,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良、功能齐全的城乡森林生态安全体系。传承好乡村自然风貌,建设乡风浓郁的森林乡村、森林小镇、森林村庄,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态福祉。
      立足兴林富民,优化生态产业布局。持续抓好经济林提质增效,从重规模向重质量、重效益转变,积极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品种,每个市县都要建立一批经济林示范园区,走出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经济林发展新路。扩大特色经济林发展规模,引进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的格局。壮大森林康养产业,将森林康养融入“夏养山西”战略,在确保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前提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在全省打造十二大森林康养集群和100处森林康养基地、康养小镇、康养村。
      围绕脱贫攻坚,做好生态扶贫布局。拓展合作社参与范围,提升贫困群众的业务能力,实现由“平面参与”到“立体参与”。积极引导基础较好的造林合作社发展涉林产业项目,实现单一造林向造林、管护、经营一体化方向转变。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将合作社人员培养成会造林、能管林、善经营的行家里手。发展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经营组织,由领办人带动脱贫向入股增收转变,保证贫困群众务工可持续、常年有钱挣,提升可持续增收的能力和水平。
      张云龙表示,省直林区集聚了全省森林资源的精华,今后一段时间,省直林区要按照“155651”的思路发展,即突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一个主题”,明确活力林区、富裕林区、文化林区、和谐林区、美丽林区“五个定位”,强化增绿色、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增功能“五增措施”,做实党的建设工程、良种繁育工程、标准化造林工程、森林经营工程、林业产业工程、综合保护工程“六大工程”,达到资源有扩张、质量有提升、效益有体现、管理有特色、和谐有保障“五有效果”,实现建成林分稳定、景观优美、功能齐全、产业突出、队伍齐整、和谐美丽的现代新林区“一大目标”
      再啃硬骨头让绿色山西底色更浓
      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多次强调,绿色是山西发展的底色。他说,必须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底色”。
      山西省省长楼阳生要求山西在“绿化、彩化、财化”上综合施策,让绿化山西的过程成为建设美丽山西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
        山西林业系统为了让“底色”更浓郁,2018年再啃造林绿化“硬骨头”,以林业改革推进绿化山西建设,启动实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创新市场化生态修复和保护机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壮大林业生态经济,联动实施林业生态扶贫“五大项目”,在三晋大地描绘出一幅山川林木葱郁、大地遍染绿色、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的新画卷。
      “两山”牵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山西把实施“两山”工程作为促进全省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牵引,带动各地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倾力推进绿化山西建设进程。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方案》,以42个县为重点,辐射81个县,成为引领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山西林业投资比上年增加3.11亿元,达40.4亿元。目前,山西正积极争取将“两山”工程纳入国家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规划。
      掀起规模化国土绿化新高潮。山西将国家和省级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布局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区、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复区、通道沿线绿化区等重点区域规模化推进。2018年年初,省里将年造林计划由400万亩调增到450万亩。10月,省政府再次新增造林任务60万亩,全省造林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完成了500个重点村庄绿化。同时,以年度营造林任务完成量、3年新造林保存率等为主要指标,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
      联动实施林业扶贫五大项目。山西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联动实施造林务工、退耕奖补、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林业产业富民增收“五大项目”,一个战场两场战役实现连战连胜。目前,全省58个贫困县2498个合作社承揽造林275万亩,5.1万贫困社员预计务工增收5.9亿元,退耕还林惠及贫困户5.54万户15.8万人,中央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下达1亿元,全省贫困护林员达到2.7万人,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惠及20.4万贫困户,邮储银行累计为扶贫合作社贫困社员贷款1.05亿元,惠及2133个贫困户,增加资产收益526万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3部门于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广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脱贫模式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山西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的脱贫模式,为林业生态扶贫的“山西经验”变为“全国路径”再次增添了奋进的力量。
      依法严守森林资源保护红线。山西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和湿地公园等划入生态红线范围,逐步对区域内限制开发企业关停和退出,以最严格制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出台了《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区划界定省级公益林2220万亩,使全省5600万亩永久性生态公益林全部划界落地。开展了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规范和完善了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条件和程序,开展了全省自然保护地大检查,组织了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等一系列行动。同时,严防森林火灾和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林业生态经济助力全省转型。山西把林业产业发展作为助力全省转型的重要抓手,重点在森林康养、林木种苗和经济林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编制了全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规划围绕“一核两翼十二集群”打造100个森林康养小镇、100个基地、500个特色村,并将太岳山七里峪、五台山金岗库等9个森林康养基地和沁源县列入了国家级森林康养产业试点。此外,通过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两年累计完成连翘和沙棘林改造27.5万亩,其中2018年新发展经济林100万亩。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林业产值218亿元。
      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山西围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造林,推行开发造林、购买造林、置换造林等新机制,鼓励企业、集体和个人等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同时,通过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机制,落实人人参与绿化的长效机制,使山西成为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省份,目前在全省11个市全面推开。新发放到户林权证7.88万本、股权证13.94万本,涉及林地693.63万亩。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续保生态公益林5786万亩,签订集体公益林托管协议566万亩。推广“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2018年,大宁县作为“全省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县实施购买式造林8.16万亩,可带动2088户6264人脱贫,脱贫人数占现有贫困人口的67%。
      科技创新驱动林业高速发展。山西围绕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新体系,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建立产业技术创新链,着力解决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难题,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继“沙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华北乡土树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后,又新组建了“连翘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与“油用牡丹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在国家级科技创新战略平台建设方面取得又一项重大突破。完成了《山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报告》,编制了《山西省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山西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规划》,与德国开展技术合作,目前已在中条林局中村林场启动实施森林经营合作项目。 
      (来源:1月4日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景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