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杭州小手艺店:这些小店再不看估计要没了
联商网报道:为成就小手艺店的传承和生意,珍藏杭州记忆,方便广大市民,联商网、西湖之声、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杭州网、城报、都市周报、新浪浙江等七家媒体和杭州场景文化策划公司联合发起“杭州手艺复兴”行动。
看了2天别人修车,结果自己修了20年别人的车
天水巷胭脂新村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对面的自行车修理摊,一摆就是20年。
赵师傅靠在椅子上,自信地说:“我很会动脑子的,说句实在话,我这个修车(技术)杭州不大有。我不用水,一听就听出来哪里有洞。”
他不是喜欢修车,而是喜欢自行车才学的,而后便更多是想着能够多为人民服务了。
这二十年来的修车经验让他比一般修车师傅的修车速度要快许多,技术也要好很多。
做了那么多年吃的 早就放弃了苗条
天水巷和中山路口的新天坛酒家,原名“工农饮食店”,1984年至今一直在这里。
老底子的杭州菜,价格实惠。在这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是这儿忠实的食客,店里的虾、酱肉......是让那些就算是搬走了的年轻人也会经常回来尝尝熟悉的味道。
当问到是如何能够把店经营得这么久时,老板娘却害羞了,“都是老板在经营,我只是帮忙老板管一下”。
能让一家店30多年依旧红火,绝不像老板娘这么豁达的一句话就能做到。
我们在这里25年了
长运路水星阁小区4幢,写着“红房子婚庆”的一间店面,却被周围居民称为“水星阁裁缝店”。
“最早开在长运路更里面,后来搬过来的,招牌么懒得换了,反正大家都知道”。这25年的好手艺就是他们的活招牌。
店里年龄最大的是那台老式缝纫机和摆在谢师傅面前的电脑炒股盘面,这传统和现代的碰撞,并没有让人产生违和感。
店里现在很少做传统的成衣,反倒是给高级娃娃订制真人版迷你服饰的生意很火。
“又嫌累,又不赚钱”。这是谢师傅总结出的没有人愿意继承这门纯手工制作的手艺的原因,令人不禁感到惋惜。
房子都拆光了 面也快没了
百井坊巷86号附近居民楼2楼开着一家“二楼面馆”。在一片已经被拆和即将被拆的废墟中,似乎很难会有第一回“找上门”的食客。而我也是被老食客领着去的新食客,路上他们调侃道,这里晚上一定不敢一个人来。
这里的客人基本是附近标力大厦、广发、建行、银泰里的职员。
“吃面上2楼”和“鲜红的辣椒”是食客们对这家店最深厚的记忆。而我这位新食客则被汤味浓郁,配料十足的牛肉面所俘虏。
“现在附近都拆迁了,我想继续在这给大家做面,可是又没有合适的地方,你们有没有什么可以给我推荐的?”这是老板现在最担心的一个问题。
不会修理感情却修了好多有故事的包包
小师傅奢侈品护理开在中山路口往东的屏风街94号。10年以来,三千多为客人,有些都已经成为好朋友。客源也在不断扩大,很多人特地开车过来清洗,护理自己的奢侈品。
“有一个男士带来一个十多年的LV包,那是他女朋友最喜欢的一个包;可他找了很多地方,专卖店也去了,都说修不好;最后我们给他修好了。这样的事情其实挺多的”老板自豪地说。他们知道,这样的奢侈品对于客人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两个人合影时,老板娘说上一次合影已经是拍结婚照的时候了。
(来源:联商网 记者 陈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