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来了第一书记 任瑞平:精神扶贫才能扶到“根”上

28.03.2016  12:22

      雪轻飘,春恰来,在推进精准扶贫的古老土地上,倾泻了满地的“瑞雪兆丰年”。3月9日,持续漫雪的石楼县城银装素裹,记者一行冒着小雪出了县城,沿着东南方向,以极慢的车速前往灵泉镇胡家峪村。

  这个距离县城只有1.5公里的村庄是吕梁市地税局的定点扶贫村,近年来,这里的老百姓拧开水管,便能喝上入户到家的自来水;看上了丰富多彩的有线电视,而且免费使用三年;村里的活动室还新设了一整套健身器材,农闲时村民在这里一起健身、聊天。如今,“第一书记”任瑞平又来到了胡家峪村,这一次,他代表吕梁市地税局常驻胡家峪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雪花漫天,脚腕受伤的任瑞平入户了解贫困家庭近期情况

  审时度势 自创村务管理办法

  去年正式进村前,任瑞平曾参加了吕梁市、石楼县分别举办的两次关于“第一书记”的培训。“前期培训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深切感知到了‘第一’二字的沉重,所以我给自己的驻村定位是履行‘指导、依靠、监督’三大职能,对自己工作的要求是‘实做、做实、做妥’。”任瑞平的办公室设在村图书室,十多平米的房间里摆放着一排书柜,图书按类整齐陈列,他一边招呼记者坐下来,一边阐述自己对“第一书记”的理解。

  有了思路,挥手就干。2015年8月4日,任瑞平带着凡事坚持民主决策的工作原则进村了。他先是健全了村民委员会,选出村民代表,实施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确立了层层包联责任制度;选举产生了由3人组成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还确定了凡涉及村党务、村政务法定公开的事项,一律张榜公示并存档的公示制度等。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任瑞平又于11月出台了“村民代表职能职责”管理办法。

任瑞平与村民交流

  回忆当时,民选村民代表时,任瑞平把全村划分为11个片区,每个片区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一位村民代表,所选村民代表的票数必须过半才能正式当选。有了村民代表,还不忘层层包联。任瑞平又在村里开创了书记包联主任、“两委”成员各包联两名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各包联十几户不等农户的包联制度。

  “精准扶贫要做到实事求是,这个村子到底有多贫困、为什么贫困,贫困户家里到底贫困到什么程度……我必须摸清底子,找准症结。”任瑞平煞费苦心、大费周折,公平、公开、公正地选出村民代表、确立层层包联,其实是为初来乍到的自己,在胡家峪村巧妙地设置了一个起到润滑作用的“媒介”,有利于各项工作快速、顺利开展。“自那之后,村里“两委”的所有工作决策,都要通过村民代表传达到最基层的群众,群众的诉求和呼声也要层层递进。”任瑞平说。

  脚踏实地 打造百亩精品核桃林

  村政事务,涉及百姓利益。有了缜密、民主、健全的制度,下一步的扶贫工作如何开展?任瑞平首先想到的是修路,他积极争取6万元资金,2015年便完成了办公场所维修和岔沟垣5.6公里田间路维修工程,而后又从石楼县争取到3万元资金,完成了南垣剩余田间路1.6公里和后沟田间路0.69公里的全部改造工程。

  路修好了,改造了基础生活设施,任瑞平又开始琢磨着怎么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经过前期调研,胡家峪村现种植有1300亩已见收益的核桃树,但碍于未曾科学管理,每亩地的平均收益仅有350元左右。任瑞平灵机一动:“扶贫行动讲究‘提质增效’,村里山地面积广阔,用嫁接改良的方法来提高1300亩核桃林的产量再合适不过。”

  其实,任瑞平所说的嫁接改良核桃树,就是总投资8.5万元的南垣连片百亩核桃精品母本示范园栽植工程。“我家里将近10亩地分散种上精品核桃了,这个品种的核桃树挂果率很高,以后收获的薄皮核桃在市场上能卖到18块一斤哩!”村民代表贾裕明曾和书记、主任一同去汾阳考察过新品种,回来后毫不犹豫砍掉了自家地里的旧品种核桃树,满心喜悦栽上了新品种树苗。

任瑞平与村民代表沟通

  这片承载着胡家峪村老百姓致富梦的核桃林在大山的另一面,经过一条修整过的田间路,连片核桃林映入眼帘。时下还未入春,高约70公分的核桃树苗都用塑料袋包裹着,起到保温作用。任瑞平随手一指,指向整齐划一的核桃林,“虽说这个项目可以确保涉地的26户农民到2019年全部脱贫,但刚开始实施时真是难。”

  原来,眼前的这片核桃林是连片山地,分属于26户,各户亩数不等。而且,有的人家种粮食,有的人家栽有旧品种的核桃树,在有栽旧品种核桃树的人家中,不愿以新代旧的人家比比皆是……“老百姓受限于眼前利益,很多人认为无论种什么,今年能见收益立马就种,不见收益就不种。”任瑞平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包联干部、村民代表各司其职,花掉近一个月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入户宣传,最后不仅使26户人家全部答应种植新品种核桃树,还把连片区域全部换成了新品种。

  在新品种核桃树挂果、成型、收益之前,为了保证老百姓的经济来源和正常生活,任瑞平又经多方联系和科学考察,鼓励村民在核桃树的间隙种上了西瓜、草莓、大豆、药材等。“精品示范园对种植和养护的技术要求很高,开春后,专业技术人员会到村里来把塑料膜全部拆掉,而且将持续精心管护三年。”这个涉及到26户贫困户是否能够成功脱贫的项目,在任瑞平心里早已十拿九稳。

  自治而治 精神扶贫至关重要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教师出身的任瑞平不仅发展产业搞物质扶贫,在他看来,精神扶贫一样不可懈怠。“改善村容村貌、保护林草树木、保持水源清洁,最重要的是形成艰苦奋斗、以致富为荣的思想氛围,物质和精神双双‘脱贫’才是真正脱贫。”走村入户,感同身受,任瑞平意识到部分村民的淡漠心态和农村生态不利于如期完成扶贫攻坚任务,于是他又着手启动了一项以“爱我胡家峪”十大教育纲要为核心的精神扶贫工程。

  “蓝天明月,碧水青山;村清宅净,道路畅通;尊长惜幼,睦家友邻;夫勤妻贤,家安村静……”走在平展铺设的水泥村路上,随处可见显眼位置都挂有“爱我胡家峪”十大教育纲要。“这可不是光写在墙上,任书记每次在村里开大会小会时,都要给我们一条一条解释得清清楚楚哩。”听到老百姓逐渐认同和夸赞自己的所作所为,任瑞平说他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只是想让这些美好品德深入人心。

受条件限制,许多文件都由任瑞平手写完成

  “任书记经常把村里的妇女们召集在一起开‘妇女爱乡创业’动员会,号召她们三人五人成立组织,划片定期检查各家各户家里卫生、庭院卫生以及个人卫生,还鼓励她们迎合社会发展,积极做兼职、搞创业。”有着13年村务工作经验的胡家峪村支部书记康年兵说,在任瑞平的带领下,如今村民们的个人形象不断提升,最近还有几个能歌善舞的妇女准备成立小型歌舞团,闲暇时候能到城里演出挣点零花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扶贫工作刚刚开始时,不少老百姓打心眼里都觉得扶贫就是能把多少钱装进我的口袋里,而忽略了致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直至今日老百姓能认同我的观点、支持我的工作,与敢于担当、雷厉风行的书记康年兵,忠厚朴实、勤劳善良的主任郑云平密不可分。”任瑞平话音刚落,康年兵便接过话茬,“任书记的思路和想法特别好,我们做基层工作就有劲!”

  结束采访准备离开胡家峪村时,村里的人们都热情地出来告别,他们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淳朴、甜蜜的笑容。雪依旧在下,脚踏白雪的美妙玄音支支嘎嘎,清晰的足迹蜿蜒延长,就像一条从大山深处铺开、崭新的致富大道。任瑞平依然坚持:“扶贫要‘开花结果’,物质和精神并必须齐头并进,把精神扶贫真正扶到“根”上,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道路。”

山西新闻网记者 任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