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扶贫点时刻装在心里

12.06.2014  21:49

        李斌,山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2010–2011年曾担任省委驻沁县农村工作队的大队长。
        松村乡党委书记李佩璋说,离开沁县两年时间,李主任借到长治出差等机会,多次回到扶贫点,他是人走心不走呀!
        5月20日,李斌又回来了,并带了新的任务。原来,省委要求厅级干部下乡包村蹲点,李斌主动要求“回沁县”,把牛寺乡桃园村作为包扶对象。李斌没有直接到桃园村,而是径直地走进他熟悉的松村乡长街村,这里是他四年前扶持的第一批项目村。在百座春秋蔬菜大棚前,村民们早已围拢上来,热情地向“李队长”报喜,村民陈秀山说,他家现有四座大棚,年收人近2万元,老支书田承德的收入比陈秀山还要多。
        离开长街,李斌悄悄来到青秀村,给魏宝义老汉放下2000块钱,还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叮嘱“有事打电话”。魏宝义今年79岁,四年前,儿子得烂腿病去世后,留下魏老汉和孙女巧玲相依为命。李斌把这个残破家庭的担子悄悄地扛在肩上,从自己工资里先后四次拿出近万元,帮助魏巧玲继续完成学业,离开时还不忘叮嘱乡政府对魏老汉一家给予帮助。去年,魏巧玲如愿考取了太原工业大学。魏宝义说,李斌“比亲儿子还亲”。
      朝仁村的核桃基地同样令李斌十分牵挂,他电话约了基地负责人张玉明,直接上了山顶,四下考察一遍,看到近千亩核桃因霜冻全面绝收,李斌心急如焚,当场打电话,要求县乡有关部门提供灾情报告,亲自带回去向省里争取救助资金,保护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一上午,从太原到沁县,一口气跑了好几个扶贫点,带着喜忧参半的心情,李斌在中午十二点多来到新的扶贫点桃园村,和那里的干部群众座谈,谋划这个村群众增收致富新规划,并主动答应给村里解决经济林灌溉资金难题。下午,在县委卢书记的陪同下,李斌又马不停蹄到郭村镇、杨安乡调查研究。一天内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他把沁县丈量了一遍。
离开扶贫点太岳革命老区沁县已经两年了,李斌没有忘记沁县,时刻惦记着曾经付出巨大心血的富民产业。
      2010年4月,李斌率省委农村工作队来到沁县,队部扎在松村乡。在松村、漳源、牛寺、定昌、新店等五个乡镇建立扶贫点。
        面对当时沁县农村水土资源充足、增收产业体量弱小的实际,李斌和农村工作队全体深入调研,最后决定,帮助当地发展设施蔬菜、核桃两大产业,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工作队和当地干部群众拧成一股劲,率先在松村乡长街村试点,采取个人、集体、上级扶持三结合的办法,发展蔬菜大棚250亩。接着在定昌镇中陈、新店镇魏家坡村、漳源镇王可村、牛寺乡南涅水村等地建设连片百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基地,开启沁县新型农业发展序幕。为了保证新的产业成功,在社会投资不足的情况下,李斌直接协调省信用联社贷款150万元,保证了前期投资,产业顺利发展。从2010年起步到现在,设施蔬菜在沁县已经达到2万亩规模,葆源、沁州绿、绿生源有机蔬菜品牌叫响省城,成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此外,核桃产业、有机农业开发、低等级农田改造、部分农村吃水行路等多方面得到省委农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全县干部群众和工作队也结下了深厚情感。
 

责任编辑:可瑞    审核:可瑞    审定:叶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