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林:机声地气同长久
走访李建林的时候,他正和几个农民顶着烈日伴着轰鸣的机器声在耕地上测试新引进的几台双缸四驱拖拉机的性能。2008年以来,年年从谷雨前后到芒种,这段春播季节建林就没有闲空。和农民的感受一样,建林深知推广农机也同样不能误了农时。
年轻有为,是对今年35 岁的李建林的客观评价。近十年间,由他引进推广给农民的大中小型农机具达万余件;难能可贵之处是他用所学的知识引领农民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了多名农机手进行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促进了当地农业增产增收。因成绩突出,他被神池县委、县政府评为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由其创办的合作社先后荣获山西省农机局亮点农机专业合作社称号和忻州市农机局“三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点以及神池县县委、县政府授予的先进合作社。
荣誉多多,建林说是“机声地气同长久”的必然结果,他对记者解释自己编的这句话的含义:他是农民,他热爱农机酷爱土地,认为只有“机器”和“地气”的和谐结合,才能长久兴农。他这么说更这么做。
1997 年建林初中毕业时,村里流传着一首顺口溜:“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种田不弯腰,快乐又逍遥……。”2004 年,在多数农民们还在憧憬美梦的时候,他大胆筹借2 万元买了2 台旧农具,从事农机作业服务,期间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2005 年,当地政府出台鼓励农户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以此来取代传统人、畜耕种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建林抓住机遇,当年就投资10 万余元,购买了一台拖拉机,政府补贴了1.7 万元。第二年,又购进一台联合收割机和大型拖拉机,政府补贴了5 万元。国家惠农的好政策,更加坚定了他依靠农机致富的信心。建林不但熟练地掌握了各种农业机械的驾驶操作要领,而且还钻研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他依靠购机补贴政策陆续添置了各种农机具,并不断开拓市场,跨区作业,把农机作业区域从晋北拓展到河南、河北、内蒙等地。至今已跨区作业15000 亩,得到了从事农机服务的第一桶金。
2008 年7 月7 日,是建林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已有50 万元的资金积累。这一天,在县委、县政府、县农机局、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他和8 户农民成立了联发农机具专业合作社。如今这家合作社总资产410 万元,有收割机5 台、各类型拖拉机26 台、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机械6台、深松机3 部、农田油罐车1 台、农业服务专业车1 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建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句话常挂嘴边。一人富了不算富,众人富了才心安。在他的带领下,合作农户由8 户发展到37 户,合作社发展到4 家。他的合作社平均每年为当地完成机耕5200 亩,播种1850 亩,秋收600 亩。他的合作社为全县累计机耕4 万余亩,收割庄稼3 万余亩,为困难户、军属户免费收割1500 余亩。实现了小严备村、八角村等70 多个村庄的深松整地,饲草和大田农作物机械播种、植保、中耕除草及收获的现代机械化一条龙作业。
建林说,农机具的推广具有特殊性。因为对象是农民,而这个群体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对新事物的认识有局限性,推广有难度,因此更要讲方法和经验。建林的做法是,带着机具田间演示,让农民眼见为实。针对神池土地状况和自然气候对农机微调,实行差异化营销。省工省力的现代机械开始为当地农民所接受。
农民开始热衷农机这种变化,昭示着落后小县神池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蒸蒸日上。建林没有见好就收,他眼光长远,以机械服务种植,以种植业回收秸秆带动养殖业,以养殖业的牲畜粪便代替化肥再投入到种植业之中这样循环,走农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路子。带领12 户农民成立了恒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小严备村32 户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养殖羊5000 只,年出售羊毛2600 斤,收入13000 元,出栏羊1000 只,收入50万元,农机加工牲畜饲料60 余吨。
为众人办好事,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建林所在的小严备村处于山区,农民吃米磨面都很困难。建林结合村情实际和市场状况建起了一座小杂粮加工厂,年加工粮食200 吨,既方便了农民生活,又帮助农民解决了卖粮难题。
因成品油市场的整顿,近年乡镇的农机供油点都取消了,加油站都建在国道、省道旁或建在县道。随着神池农机化的迅猛发展,农具多、农机多、车辆多,导致了农民买油难。有的农民来回跑20 多公里去购油,十分不便,既误农时还得买油箱油桶存油,浪费开支,且容易引发事故。建林发现后立即筹备资金,买回大型存油罐一个,油罐车一辆,公示服务电话,开油车每天下乡巡回服务加油,受益的农民没有一个不说好的。
劳模的称号是对建林辛勤劳动的回报。年方35,功劳不小。共产党员李建林坚持机声地气同长久的方向永远不变,他说自己日后的路还很长,机声要在地气中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