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
煤电是朔州的主导产业,长期以来朔州煤电企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煤炭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煤电产业仍然是朔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煤电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研究,创新理念、创新办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逆势中加大投资,在困难前砥砺前行,在过去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措施、有效的手段,理性应对,共渡难关。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逐条逐项落实减负惠企政策,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扶持政策,加快制定出台帮扶企业政策,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让企业轻装上阵。要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业务指导,强化宣传引导,服务企业发展。
——摘自朔州市委书记王安庞与煤电企业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亿吨级煤炭,
千万千瓦级电力,
朔州全国综合能源基地已初具规模
一排排白色风电“森林”拔地而起,一片片蓝色光电“海洋”耀眼夺目,一座座特色低热值电厂雄伟壮观,一个个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陆续建成,一条条电力外送通道正在加快推进……近年来,朔州市创造了引人注目的“朔州速度”和“朔州奇迹”。
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朔州底气十足,有这样一组组数据令人欢欣鼓舞,有这样一项项工程让人信心满怀:
2013年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不断提高煤电一体化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全市建成35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煤炭洗选能力达到88%。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17.6万千瓦,另有16个电力项目取得“路条”,其中火电5个,装机规模542万千瓦;风电8个,装机规模7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3个,装机规模10万千瓦。全市原煤产量2.21亿吨,增长8.7%;发电量287.8亿千瓦时,增长9.7%。
2014年
狠抓煤炭产业多元发展,综合能源基地的雏形初显。全市建成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40座,煤炭洗选和外运量均达到90%以上,全年共生产煤炭2.03亿吨。全市目前已并网发电及在建的和取得“路条”的电厂总装机规模达到1653.6万千瓦,居全省第一,全年电力行业完成发电量309.9亿千瓦时,增长10.6%。低热值煤发电装机规模、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朔州市紧紧抓住全国规划布局大型煤化工基地的机遇,积极推动《晋北煤化工基地产业规划》,目前,省委、省政府已经在朔州市规划建设晋煤集团200万吨煤制油、晋能集团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阳煤集团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项目,总投资近800亿元。
同时,进一步完善《朔州市煤化工产业与城市发展专项规划》,密切对接晋能、晋煤、阳煤、中煤、潞安集团,认真做好晋北煤化工基地建设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从目前情况看,2亿多吨的原煤、1600多万千瓦的电力装机规模,再加上两个4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和一个200万吨的煤制油项目,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亿吨级煤炭、千万千瓦级电力”的全国综合能源基地已形成“框架”。
2014年,朔州市成功获批国家发改委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工信部全国十大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2015年
在严格落实政策方面,深入落实省政府“煤炭二十条”“煤炭十七条”“工业经济十九条”和企业减负“六十条”,认真制定实施市政府“煤炭十条”以及对煤炭企业帮扶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规范各类检查,防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反弹”,巩固涉煤收费清理成果,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在稳定煤炭生产方面,严格控制不安全产能、严格控制超能力产能、严格控制非法违法产能,建立煤矿产能登记及公告制度,预计全市煤炭产量实现1.8亿吨,洗选能力超2亿吨,新投产矿井5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到45座,确保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实现“双零”控制目标,努力稳定煤炭生产,保障安全发展。
在建设千万千瓦级电力基地方面,截至12月上旬,全市运营电厂32家,总装机规模为863.9万千瓦,其中:燃煤电厂4家,总装机规模390万千瓦;低热值煤电厂6家,总装机规模267万千瓦;风电厂17家,总装机规模192万千瓦;光伏发电厂4家,总装机规模12.5万千瓦;生物质能电厂1家,总装机规模2.4万千瓦。在建电厂28家,总装机规模727.95万千瓦,其中:燃煤电厂1家,装机规模200万千瓦;低热值电厂4家,总装机规模342万千瓦;风电厂13家,总装机规模145.45万千瓦;光伏发电厂9家,总装机规模37.5万千瓦;生物能发电厂1家,装机规模3万千瓦。
同时,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有效增强朔州市外送电能力。蒙西至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山西晋北到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6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朔州何以取得如此巨大成果,缘何取得如此骄人业绩?
答案很明确。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登高望远、胸怀全局,创抓机遇、直面挑战,致力于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提炼和继承创新,着眼于对当前形势的科学研判和准确把握,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确战略方向、找准发展“短板”、突出发展重点,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有效应对,在逆势中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在困难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发展质量,
服务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
朔州,地处大宁煤田南部,已探明含煤面积160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煤炭储量425.26亿吨,占全省煤炭总储量的1/6,是典型的以煤炭为主资源型城市。
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结构单一,“一煤独大”的重型产业格局和“挖煤”“卖煤”的粗放线型模式尤为突出。可见,经济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是制约朔州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最大短板”。
认清“短板”方显勇气,取长补短更需智慧。
“唯有以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创新有为的智慧,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狠抓发展质量提升,才能发挥长项,补齐短板,才能趋利避害,全面发展。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也是朔州转型发展的唯一选项。”市委、市政府认为。
“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市委市政府深知这一点。
从基层矿山到电力企业,从行业部门到招商一线,从项目工地到生产车间,从山庄窝铺到农家院落,从智能大棚到田间地头……处处留下市领导密集考察调研的忙碌身影。
火花在交流中闪现,思路在调研中明晰。经过一番深入调研,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市委、市政府在对世情、国情、省情、市情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的基础上,基于朔州资源型城市的本质特性,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作出重大战略决策——
推进“两大任务”,突出“五大重点”,打造“五个基地”,提升“四率”水平,实现“一超”目标,努力把朔州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美、城乡面貌新、人民生活好的美丽朔州和彰显自然、生态、精致、宜居现代化城市魅力的“塞上明珠”。
推进“两大任务”——经济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升;
突出“五大重点”——循环经济、新兴产业、特色农业、生态建设、城乡统筹;
打造“五个基地”——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日用陶瓷生产基地、生态畜牧养殖基地、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提升“四率”水平——煤炭产业循环率、新兴产业占比率、绿化覆盖率、城市化率;
实现“一超”目标——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朔州转型发展的宣言书、动员令、进军号!规划了推进“两大任务”的施工图和路线图,构成了完成“两大任务”的总体框架和实践体系。
如果说,在推进“两大任务”中,“五大重点”是主攻方向,“四率一超”是目标要求,那么,“五个基地”就是承载平台,就是有力支撑,就是定位,就是品牌。
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既是“五大基地”之一,也居“五大基地”之首。
能源城市是朔州市的基本属性。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是服务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突出省市比较优势的目标定位,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煤炭就地转化、延伸产业链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认真做好煤电一体发展文章,大力发展综合能源,力争到‘十二五’末,电力总装机规模达到1660万千瓦以上,占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的16.6%,其中火力发电装机容量59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装机容量600万千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430万千瓦,其他新能源(光伏发电、秸秆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装机容量85万千瓦,到2020年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400万千瓦。”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在综合能源基地建设上发挥骨干作用、走在全省前列”的指示要求,朔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的奋斗目标。
煤炭与非煤并重,优势与特色并举,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朔州,瞄准目标,抢抓机遇,创新驱动、科学转型,努力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
用足用活政策,
抢抓利好机遇,
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
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海渊强调指出:“推动煤炭产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变,延伸壮大煤基产业链,大幅度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打造煤炭产业升级版。一是在煤炭生产上提质增效,稳住总量、提高质量。到“十三五”末,所有矿井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原煤入洗率达到90%以上。二是重点推进煤转电,大力发展低热值煤发电和高参数大容量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三是稳步发展煤化工,积极推进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发展高端精细化产品和煤基新材料产业。四是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抓住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扩大直供电范围,促进煤电铝材一体化,实现高载能产业规模化。五是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次利用,开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途径。六是着力壮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到“十三五”末,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30%以上。”
在朔州,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关键是做好煤电一体发展文章,大力发展综合能源。
朔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煤炭产业向“六型转变”的战略要求,着力推动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煤炭行业以矿区建设生态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经营秩序规范化、行业监管制度化、转型发展多元化的“五化”建设为抓手,稳中求进,开拓创新。
巩固兼并重组成果,全市煤矿进入“大矿时代”,呈现出“四提升一增强一优化”的发展态势——
产业集中度提升,年产9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矿井数量大幅度减少;
矿井规模提升,平均单井生产规模由45万吨/年提高到274万吨/年,增加了6倍;
机械化水平提升,保留矿井全部取消炮采,实现了标准化机械综采;
资源回采率提升,矿井回采率由20%提高到81%;
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办矿机制得到优化,全市煤炭产业进入“大矿时代”,形成了央企、省属国企、民营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共存互补的办矿格局。
加快标准化矿井建设,建设进度和达标率走在全省前列。从2013年开始,全市把标准化、现代化和生态化矿井建设整体推进,已建成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45座,其中建成现代化矿井8座,建设进度、一级达标率及一级矿井数量均走在了全省前列。建成生态化试点矿井40座。
行业管理全面提升,煤炭生产连续3年超两亿吨。其中,2013年煤炭产量达到22091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是建市初期2502万吨的近9倍,是资源整合前2009年12683万吨的1.7倍。今年预计煤炭产量完成1.8亿吨。同时,全市煤炭行业定计划、搞培训、抓考核,完成各级各类人员培训16311人次,有3602人参加了各级各类煤炭相关学历提升教育;大力推进煤矿“变招工为招生”工作,煤矿新增从业人员“变招工为招生”比例达到100%。初步实现了人、机、环境相适应的生产格局。
强化煤炭安全监管,连续3年实现“零”控制目标。以落实两个安全主体责任为抓手,严格实行市县(区)政府、煤炭监管部门、煤矿主体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推行了煤矿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强化安全生产例会制度,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扎实开展打非治违、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连续3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百万吨死亡率达到“零”控制目标,促进了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炭形势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朔州市结合实际,审时度势,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及时采取了减负担、促销售、搭平台、创环境、保安全等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化解煤矿及涉煤企业经营困难十条实施办法》《关于帮扶非煤电工业企业发展六条措施》《关于确保火电企业稳定运行六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办法,着力帮扶煤炭、电力企业渡过难关、走出困境。
基于朔州资源禀赋独特,煤市一波动,经济就“感冒”的现实,朔州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变“输黑色煤”为“输绿色电”——
2015年3月27日,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全线开工,晋北应县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同步开建。这是朔州自长治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之后建设的第二座百万伏级变电站,是拓展外送电力大通道的重要举措,对朔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
2015年6月29日,晋北——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平鲁区正式开工。工程起于朔州市晋北换流站,止于江苏省淮安市南京换流站,输电能力为800万千瓦,其中朔州市境内线路长度约63.4公里,途经平鲁区、山阴县和朔城区。同一天,随着几声巨响,神头一电厂旧厂区,五座90米高的冷却塔和一座210米高的烟囱被成功爆破,承担着向京津唐地区供电任务的神头一电厂“脱胎换骨”,新机组的部分环保指标达到了燃气排放标准。
2015年7月2日,同煤集团朔南2× 350MW热电项目在朔城区窑子头乡前寨村南正式开工。大同煤矿集团朔州热电项目是同煤集团按照建设煤电一体化能源大集团战略投资兴建的大型低热值煤发电热电联产项目,规划容量2×350MW+2× 660MW,分两期建设,计划2017年上半年两台机组并网发电。
……
从“黑色煤炭”到“绿色煤电”,破立之间,推进之中,困扰朔州多年的发展瓶颈正在“解冻”。
如今,国家加大了电力建设力度,一批外送电通道相继开工,朔州能源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朔州市正在强化创新驱动,落实环保要求,用足用活政策,创抓利好机遇,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示范基地。
转型步伐加快,多元布局优化。“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等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初步形成了煤与非煤均衡发展的格局。2013年至2015年,全市煤炭行业53个转型项目计划投资658亿元,已经完成投资289.39亿元,已建成投产的项目23个。平鲁区北坪循环经济园区、山阴北周庄循环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煤——电——冶;煤——矸石——电——粉煤灰——水泥;煤——煤气化——煤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脉。
平鲁区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园区承载、项目支撑”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煤电一体、现代煤化工、新能源等一大批项目建设。目前,190万千瓦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劣质煤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风电、光电项目装机容量达到109.32万千瓦。
如今的右玉,不仅实现了向风要能,而且还实现了向太阳光要能,就连废弃的煤矸石也被煤矸石电厂和泉鑫高岭土公司“吃干榨尽”。目前,京玉2×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投产运营,晋能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国电山西洁能有限公司、国电山西新能源开发公司、山西玉龙投资集团右玉牛心堡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同煤朔州煤电公司、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6家企业,共16期风光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4.47万千瓦。11个风光电、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在建设和开展前期工作。
瞧,这就是朔州。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已经成为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突出亮点。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进入如火如荼、浓墨重彩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里,我们的片段所聚焦的仅仅是大棋盘中的几个棋局、棋子,其实,不仅仅于此,涉及到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的每一项工程、每一件实事,都在记录着取得的辉煌成就。
如今,朔州“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正在逐步改变,正在走一条符合朔州实际、彰显朔州特色、放大朔州优势的转型发展新路子。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担当,有全市人民的凝神聚力,朔州的经济结构会更优、发展质量会更高,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的后劲会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