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城区:“三化”建设助力现代农业提速
百亩示范,千亩连片,在后寨村,在野狐涧,在油坊头,设施蔬菜种植大棚一个连着一个。青翠欲滴的黄瓜,挂满枝头的西红柿,鲜红勾人的油桃,还有绿皮红瓤的西瓜……
这是朔城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朔城区以特色化、产业化、园区化“三化”建设为抓手,逐渐探索出一条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特色化 设施蔬菜彰显农业新亮点
突破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在“特”字上做文章,大力发展以设施蔬菜为主的城郊农业,是朔城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又一路径。
蔬菜产业水平提升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加快了。近年来,朔城区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全力实施“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在种植规模和种植品质上都有大幅发展。设施蔬菜每年以7000亩的发展速度递增,全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种植品种也由原来单一的菠菜、油菜等绿叶蔬菜,向瓜果、花卉多品种发展,形成了大规模、高品质、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连续3年进入“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先进区县20强”。
“过去种一亩地,也就赚个七八百块钱,现在种一亩地的蔬菜大棚少也能赚七八千块钱。”说起如今的好收成,殷大爷满脸笑容,种植设施蔬菜,让殷大爷增收致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此外,朔城区利用省部级项目资金,对已建成的百亩以上园区逐步升级为省部级标准园,打造农业精品园区,着力推进金田园、胜茂、马跳庄、富强、新农苑、森通、晟源等种植项目,发展特色基地,依托晟源合作社启动蔬菜技术服务中心,普及推广蔬菜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数控新技术和物流配送新模式。
产业化 生态畜牧发展拉开新路子
为了下大力气做好生态畜牧工程,朔城区确立了“以牧为主、生态优先、加工带动、产业成链、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近几年的大规模建设,全区新增牛羊棚圈面积25万多平方米,建设青贮窖20多万立方米,建设规范化挤奶站30个,购置饲草料加工机械4000多台。全区大力实施以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的规模健康养殖,掀起了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高潮,畜牧业从单纯的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转变,实现了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迅速转身。
“政府对我们养殖企业特别关注,给我们投资基础设施,办无息贷款,还帮助还贷。为了鼓励村民种植牧草还给予补贴,这对我们养殖户来说帮了大忙了。”富营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刘呼介绍道。
2015年,朔城区积极落实省政府新一轮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和全面振兴畜牧业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实施以牛羊为主、猪鸡为辅的“四轮驱动”战略,打造现已基本形成的环市区生猪和蛋鸡养殖圈、东南平川区奶牛养殖片、山坡区肉羊养殖带等“一圈一片一带”优势产业基地。开展畜禽养殖小区星级示范创建活动,实施好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项目、奶牛良种国补项目,新建15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全区达260个。
此外,朔城区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从技术、信息、管理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围绕“稳粮、增菜、兴牧”三大优势产业和育苗、制种及特色种养等潜力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鼓励农民抱团闯市场,积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先进经营模式,鼓励社员带着土地入股,多渠道、多措施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朔城区共有6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际成员近1.2万户,累计出资5.5亿元,带动非成员农户1.5万户。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引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大“引擎”。
园区化 推进两大农业示范圈建设
朔城区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统筹产业规划、乡镇规划、美丽乡村规划以及移民搬迁、土地利用等各项规划,坚持高效、生态、科技发展方向,打造出“两条彩带、20颗明珠”现代农业示范圈。“两条彩带”即西山生态水系示范带、东南乡种养育示范带。“20颗明珠”即两条彩带沿线的农业项目、生态工程、水系工程及美丽乡村。
2015年,西山生态水系示范带在巩固提升金沙植物园、华源农业观光园、峙庄村、西山森林公园、恢河公园等已有项目的基础上,规划建设3-5个生态绿化、健康养殖、产业扶贫、观光休闲等示范项目。东南乡种养育示范带在巩固升级城南万亩设施蔬菜项目、沙塄河高标准养殖园区、沙塄河万亩农业开发项目、青钟村、金土地农业园区、胜茂现代农业园区、陈庄2万头牛羊养殖园区等原有10个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盐碱地综合改良方法,连片开展粮食丰产项目,引导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养殖和种植。抓好亿兴农牧5000头奶牛、5000头肉牛养殖项目,促进九牛农牧2万头奶牛养殖项目尽快落地,积极发挥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此外,朔城区围绕玉米、马铃薯、小杂粮三大农作物,实施高产创建、玉米丰产方地膜覆盖等项目,力争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亿斤以上,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地位。在此基础上,朔城区积极探索多元化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资2067万元,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改善恢复节水面积3.27万亩。投资1254万元,实施京津风沙源项目二期、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二期等3个水利项目。投资160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万亩。投资1860万元,加强农田水利机井配套建设,改造维修11个乡镇农技站,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新增农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80个,总数达到600个。积极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力争年内造地3000亩。
(文/武彩萍)
附件下载:责任编辑:szs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