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投资挑起稳增长“大梁”

25.05.2015  18:20
有效投资挑起稳增长“大梁” - 广播电视
来源: paper.ce.cn

 

 

 

近期,一批涉及面广、投资额大、综合效益强的新的重大工程包陆续推出。此轮投资坚持有效投资的大方向,尊重市场规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深挖项目综合效益,不仅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更是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密集批复一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高速铁路建设项目,预计投资总额将超过4500亿元。这是继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上千亿元投资项目之后,再次推出上千亿元的重大工程包。

专家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密集批复一系列投资项目,旨在发挥好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既为经济社会发展补短板,也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抓手。

重大项目密集批复

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批复江苏南京、江西南昌、内蒙古呼和浩特3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根据规划,这3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近期投资规模将达到2151.9亿元。

而在此前的5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刚刚批复了广西南宁、四川成都的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以及新建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徐州至淮安至盐城铁路、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快速铁路等项目。

根据《经济日报》记者初步统计,上述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587.68亿元。有关专家表示,这些项目的投资规模大,投资带动作用明显,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几天之内密集批复投资项目,其意图正是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应对目前的经济下行压力。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分析说,当前我国外需疲软、房地产下行和制造业产能过剩拖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此情况下,稳增长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基础设施建设则在稳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共财政不再包揽

在此次多个建设项目规划的批复中,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投资项目的部分资本金来自公共财政,但比例一般不超过50%;资本金以外的项目投资资金,则由地方通过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有关专家指出,这意味着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公共财政不再“大包大揽”,而是要加快拓展项目投资的资金来源,实现资金筹措多元化,既帮助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也为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打开方便之门。

在众多资金筹措的渠道来源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被寄予了厚望。不过,不久前一家民间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自2014年9月国办发布《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以来,34个省市区地方政府推出了总额约1.6万亿元的PPP项目,到目前真正签约的约2100亿元,实际签约率为13%,仅占总额八分之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有关负责人回应称,由于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社会资本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着不少担心和顾虑。要真正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和积极性,使其有兴趣、敢投入、愿意投入,仍然需要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并将一些现金流比较充裕又有稳定回报预期的好项目拿出来,让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

基建投资仍是大头

此次国家发展改革委密集批复的投资项目集中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高速铁路建设项目领域。因此,有不少人质疑,当前我国稳增长,仍然需要依靠“铁公机”。

有关专家分析说,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轨道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存在产能过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领域的投资有着广泛的产业链拉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表示,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投资的领域和潜力很大,在一些需要投资的领域来加强投资是理所当然。

记者了解到,进入5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加大稳增长力度,云南、吉林、广西、江西、湖北等多省份相继发布具有针对性的“地方版”稳增长政策。这些投资项目也并不完全是“铁公机”,而是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增长仍然需要依靠投资驱动,但关键的是要通过改变投资领域、方式和主体,将之引导到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动态调整路径上去。

原文链接: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5-05/25/content_241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