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体育场地普查办对全省普查工作进行质量检查
为保证全省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真实、可靠,按照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安排和省体育局要求,省普查办于6月16日—7月9日分两组对全省的11个市的31县区进行了数据审核阶段的质量控制抽查工作。至此,通过两次检查,省普查办已直接指导了全省119个县级普查单位中的80个。
这次抽查是在大部分县区的数据采集工作已经完成,电脑录入即将开始的时候进行的。为加强检查力度,省普查办抽调了试点县区的两名骨干纳入检查队伍,由普查办主任、副主任分别带队分两组进行;为将检查工作落在实处,省普查办事先发文通知各市到达的时间和检查要求,检查组到达各市后根据查看表格的具体情况,临时确定抽查的县、区。出发前检查组多次碰头确定检查的细则和注意事项,检查过程中,两组每日沟通检查中的问题及处理办法,做到全省一盘棋。
大部分市十分重视场地普查工作。大同市副市长亲自带队督查,体育部门分管局长深入各县、乡、村督查;忻州市体育局长、副局长分组带队对各县进行地毯式督查。有个别地市靠电话督促多,亲临一线少。
在进度上,全省绝大部分市在7月中旬都能完成登记和录入工作。数据审核上,各县水平参差不齐,市级普查工作负责部门由于没有参与具体工作,部分存在疏于业务学习,审查把关力度不大的问题,有靠省里把关的思想。质量上,县优于区。主要原因是县文体局对本县的体育场地情况基本掌握,参加普查的工作人员多,普查的方法基本都采用了文体局经过市级培训的普查员在各乡文体站、乡镇府、社区、学校的配合下上门登记。这样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疏漏,减少了错误。各城区、市区由于辖区情况复杂、驻地单位多、体育部门对场地掌握情况有限,加上文体广新等部门合并后人手少,工作多,普查方法上普遍使用委托文体站、乡镇府、社区、等按辖区进行登记,由于缺乏高素质普查员的引领,造成登记表差错率、返工率、漏填、漏报率高的情况。
省普查办查阅了11个市的大部分表格,问题主要有:表格漏项、选填项错误;隶属关系错误;名称不完整;数据逻辑关系不清楚;概念不清造成的数据错误等。从错误率看,都能控制在1%以下,最好的市是朔州、运城、其次是阳泉、晋城。
实地查看了38个县(区)的场地,进行表实相符的对照,对他们的表格进行了过筛式查看,提出了整改意见,并要求各市照此形式进行质量控制检查。质量最好的是朔州的朔城区,错误率仅0.01%;其他县(区)都能按要求完成工作
应邀对省城太原市各县区都进行了过筛式审表,基本情况良好,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整改。试点县区的小店、阳曲效果最好;晋源区、娄烦县初期懈怠,通过省市督查后奋起直追,完成情况好;万柏林区、杏花岭区、古交市动手早,落实有力,准确性高。迎泽区直接到省普查办请教,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根据质量控制抽查情况,省普查办决定从7月14日起进行省级汇总和数据复查,预计7月底完成。
(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