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景区未来什么样
太原市将对晋祠景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整治改造,优化景区现有景观结构,修缮、新建一批代表性景观工程。目前,环境整治规划设计方案开始面向社会公示:11月24日前,社会各界可就整治意见或建议与太原市城乡规划局监督检查处取得联系。
11月13日,记者来到晋祠公园,就景观现状进行了实地探访。晋祠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太原最重要的文物旅游景点之一,此次提档升级将对公园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复建及新建,改造完成后,公园将以崭新的面貌与游人见面。
○整体规划
此次公布的整体规划方案范围北起景区地界,南至工疗路与晋祠门外街,西起景区地界,东至古唐路。整治重点包括悬瓮山部分山体,晋祠博物馆和晋祠公园三部分,总面积165.65公顷,净用地161.19公顷。按照规划,将在悬瓮山游览区的部分山脊线增设带有观景平台的垛口城墙,并保留悬瓮寺和望川亭。晋祠博物馆的现有格局保持不变,并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和要求,采取各项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品质,丰富景观内容。
作为整治改造的重中之重,晋祠公园主体工程将被分为三部分,分别为中部游览区(包括景区中轴线上的一系列景点)、北湖游览区(景区中轴线以北)、南湖游览区(景区中轴线以南)。其中,中部游览区将规划建设三大景观创意,包括大寺荷风、画阁流音、合涧分流。改造中,从景区东入口广场开始,在中轴线上,由东向西的景点为十字桥广场、主景阁、龙兴晋阳雕塑、南大厅与博物馆前广场等。
北湖游览区设计了三大景观,包括龙岗叠翠、远畴稻香、茗雨梨音。由东向西的景点为九龙湖、老君庙、仙翁阁、雨花寺、北极阁、潜园等。
在南湖游览区,设计了四大景观,包括瀛洲月照、桃源春雨、杏坞花开、东园秋菊。由东向西的景点为南湖、晋文公祠、赵梅生美术馆、凌烟阁、下生寺、上生寺、饮马湖、东园、市楼等。
○复建内容
1、公园西北空地:潜园
11月13日10时许,记者来到晋祠公园。在公园基建科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来到公园西北方向的一处开阔空地。空地北邻公园真武阁,西侧则与晋祠博物馆隔墙相望。工作人员介绍,在2007年之前,这片空地上还有众多民居民宅。在此后的改造中,这里的村民陆续搬离,目前只剩下空地东侧的一户人家。记者看到,在空地西侧,本不平整的地面上,几条白石灰车位线依稀可见。工作人员称,目前这里并不对游人开放,只是偶尔被用作应急停车场。“别看它现在名不见经传,这里很快就会建起亭台楼阁。”工作人员介绍,根据规划,这里将复建潜园,以此来纪念刘大鹏。提及刘大鹏,该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史书记载,“潜园”其实在北涧河桥东北,主人号梦醒子,本名刘大鹏,晋阳赤桥村人。他最大的贡献是著有多部书籍,最著名的是《退想斋日记》和《晋祠志》。其中《晋祠志》是山西省乃至中国历史上第一步传世的晋祠志,是第一部详尽记述晋祠及其周边名胜、风景、民风、世俗的书籍。“在这里复建潜园就是为纪念他的。”
根据规划,该项目内各建筑为地上1层至2层,仿清代风格的传统砖木结构的北方园林建筑,园内有亭、台、楼、阁等景观建筑20余座,景观桥3座,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方案采用传统园林风格,在潜园西侧南北两端各设出入口一处。园内空间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南北两区以园林为主,中区为知止庵主体建筑区,三部分有机结合,与自然充分融合。除中区以建筑为核心外,南北两区力求空间疏朗不密集,园内水系、绿化、叠石等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进行布局。
2、公园南门内东侧:东园
10时30分许,工作人员带着记者来到晋祠公园南门。据介绍,东园复建工程将在这里成形,建成后,将成为晋祠公园又一具有清代太原地区建筑特色的园林景观。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南门内东侧是一片空旷区域。除一条人行通道外,大部分区域杂草丛生。在南大门附近,一些隆起的土堆是当时道路施工留下的,上面也铺满了落叶。“在这里重新复建东园,主要是为了纪念晋祠人杨二酉。”工作人员介绍。
杨二酉,山西太原晋祠人,曾为清朝官员。据史料记载,东园原是杨二酉的别墅。杨二酉一生居官清正,不畏豪强,有“倔强人似铁”之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杨二酉病逝于晋祠故宅,终年76岁。他后半生一门心思投身晋祠的山水,参与重修重建晋祠文昌宫、七贤祠等修葺工程,对晋祠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规划显示,整体复建方案将采用传统园林方式布局,在西、南、北侧各设主出入口一个,东侧设次入口一个,园内主要建筑包括清代太原地区典型民居院落“玉烟书屋”以及映月楼、菊馆、曲水流觞等各式亭轩等,园内水系、绿化、叠石等采用中国传统园林修建手法,使其成为园内的重要景点。整体建筑为地上1层至2层,全部采用仿清代风格的传统砖木结构,园内有亭、台、楼、阁等景观建筑20余座,景观桥3座,总建筑面积2400多平方米。
○新建项目
1、公园东南角:晋文公祠
在公园东南角南湖湖心,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湖心岛。工作人员称,很久以前,公园方面就考虑过如何将这个湖心岛合理开发。此次整治改造,将在这里修建一座祠堂,名叫晋文公祠。
在原《晋祠景区详细性修建规划》中设置的瀛洲月照景区即晋文公祠景点,原拟采用仿唐宋建筑风格,现调整为仿汉代高台式祠庙建筑风格,从建筑风格上向前延伸呼应了晋祠的历史。方案主要由入口前导区和祠庙祭祀区两部分组成。在东南方向设主出入口,入口前导区依场地地形布局灵活,包括阀门、柱梁石桥、百戏楼以及祠前广场。祠庙区为高台式建筑群,高台内部局部做空辟为展厅,四周为回廊。上部祠庙祭祀区以院落为单位,呈“日”字形平面格局,中轴线由东向西依次为祠门、主殿(文公纪念堂)、后殿(介子推纪念堂),两侧有东西配殿、东西围廊等建筑物。项目内各建筑物为地上1层至2层,仿汉代风格的传统砖木结构高台式祠庙建筑,园内有门阀、殿堂、楼阁等建筑十余座,桥3座。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历代执政者及社会民众均十分敬仰晋文公,并将其尊称为天神,祭祀晋文公的祠庙也称为“天神庙”。传说唐宋以来,唐明镇(今山西省政府所在地)就建有晋文公祠。
2、公园南端:赵梅生美术馆
在晋祠环境综合整治中,赵梅生博物馆将从现晋祠博物馆中移出,并在晋祠公园南端新建。13日上午记者在公园南侧看到,目前美术馆整体结构已经完成。
据了解,整个美术馆场地呈三角形,穿插形成“品”字形布局,将建筑主要出入口设置于北侧,分别在东侧、西侧及南侧设置管理处入口及次出入口。建筑分为地上两层(局部一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5800多平方米,建筑高度15.1米,室外绿化停车场3个。建筑北侧为湖面水景,东、南、西侧环绕梅园等绿化景观。
记者了解到,赵梅生美术馆原址使用晋祠博物馆内浮屠院的院房,展览内容与浮屠院建筑属性契合度较低,展览空间严重不足,缺乏对画作珍品的保存和展示条件。随着赵梅生先生捐赠作画数量的增多,现有展览和存储空间严重不足。为保护好赵梅生先生的捐赠珍品,宣传发扬画作内涵外延意义,亟须筹建一处新的美术馆,既要符合珍贵画作展览、存储条件,也满足绘画爱好者的参观交流需求。此外,将赵梅生美术馆移出晋祠文物保护中心,也有利于晋祠文物古迹本体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