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煤集团“煤亮子”情注矿山心无悔
晋煤集团“煤亮子”情注矿山心无悔
“有人说你们是煤黑子,我说你们是煤亮子。煤矿工人不仅是山西的脊梁,也是国家的脊梁。”李克强总理深入山西考察调研时那句亲切而温暖的话语,让无数煤矿工人感到了尊重、感到了信赖,如浓浓暖意沁入心脾,激发了无限的工作动力。
在晋煤集团凤凰山矿,记者了解了部分“煤亮子”的故事,记录了他们辛勤工作的点点片断,感受了他们在煤炭市场“寒冬”中那股“精气神”。
张玉会:干起工作,忘了年龄
50岁的张玉会是综采三队生产一班的副班长。干工作太卖力,是大伙儿对他的评价。
94306工作面过构造,条件极其恶劣,顶板又不好,又有土又有沙,而且水还大。工作一个班,升井时,别人是一身煤灰,张玉会浑身上下都是糊着煤灰、红土和沙子和成的“泥”,有人说他像“混凝土似”的“钢铁战士”……
XV1305工作面机头压力很大,班班需要起底,张玉会就和工友一起抬着180多斤重的铁柱,支护顶板;工作面末采,机尾需要打圆弧角,他肩扛着8米多长的圆木往复运料。班长劝告他说,你年龄也不小了,这些重活,就让年轻人多干点。而张玉会认为,这些,都是他作为一名煤矿工人应该干的。
干什么都必须脚踏地,已成为张玉会潜意识的行动。151309工作面地形特殊,两头高、中间低,水积聚在了这里,需要立刻接泵把水抽掉。面对冰冷的积水,张玉会毫不犹豫跳进水里,待他把水泵接好后,浑身上下湿了个透。再加上工作面风大,此时的他,冻得直打哆嗦,但他一分钟也没有提前升井,直到时钟指到下班的最后一秒时,才和当班的兄弟一起上井,第二天照常上班。
刘桥:妻子临盆,他在岗位
刘桥,80后,生产技术部的技术骨干,戴副近视眼镜,说话语速较慢,对待工作踏实认真、吃苦耐劳。
2015年11月12日,这一天,对于刘桥来说终生难忘,因为就在个普通的日子,他要当爸爸了。刘桥的父母从四川老家赶到山西晋城,帮忙照顾待产的儿媳。而刘桥因为在下井查看工程进度,查找问题隐患,未能到郑州机场接机。
“我肚子开始疼了,可能要生了。”当晚8时许,刚上井的刘桥收到妻子的一条短信。刘桥又急又喜。急的是综采一队、综采三队综采工作面搬家倒面工作,稍有不周,就会影响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许多工作还等着他;喜的是终于要盼到了这一天。而刘桥还是以工作为重,将下井查验的工作问题隐患整理完毕后,才匆匆赶回家中。而此时,刘桥为了综采工作面搬家工作已连续奔走了32个小时。凌晨5点,刘桥的孩子出生了,他怀抱着这个幼小的生命,喜不自禁。
没有享受该享受的假期,第二天一早,刘桥又匆忙回到单位,处理综采工作面搬家的后续工作。
“对妻子,我很愧疚。不过,没办法,我必须做好我分内的工作,确保生产不出纰漏。”这位憨厚的80后这样说。
姚家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
宏圣外包队整体撤出凤矿时,许多井下二线工人再次被调配到井下一线。在人员调整中,机掘一队抽走了一个班,同时分入一批新工人。新工人多,对巷道支护工艺不了解,进度一直跟不上去,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提升新工人业务素质,提升班组战斗力?机掘一队经过慎重考虑研究决定,让稳重、干练的姚家丰轮流到各个班组进行“压阵”。
在一个班组呆3个月,2014年姚家丰换了共4次班组,每一次进入新班组,他都会把他踏实、认真、敬业的工作作风带过去,并在班组里采取了以老带新、一带一的培训方式,手把手地教大家岗位基本操作技能,使新工人逐渐适应了各自岗位。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机掘一队个个成为有实力的员工,也为圆满完成2015年全年的生产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就是一个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只要是队里给的任务,我就保证做好。”听着姚家丰朴实的话语,看着他那双饱经风霜逐渐变得干燥、粗糙的手,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佩。
来源:晋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