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非煤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当前,全市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一煤独大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未来晋城发展如何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是我们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站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战略高度,汲取历史教训,转变发展理念,实施非煤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是晋城经济走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客观要求。
战略方位
煤与非煤的二元选择
煤还是非煤,这个哈姆莱特式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晋城这个资源型城市。晋城的过去因煤而兴,目前又因煤而困。建市以来就一直谋划转型,却始终没能走出资源魔咒。
历史地看,晋城是一个由煤炭托起的城市。晋城有着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无烟煤和五分之一的煤层气资源,毋庸置疑,煤炭是晋城最大的优势。2011年煤炭价格达到了市场峰值。煤炭形势最好的几年,煤炭产业产值占到工业产值的近90%,占到GDP的半壁江山。2012年煤炭增值税占全部增值税收入的82.19%,反映了煤炭对晋城经济发展和资本积累的贡献。可以说,煤炭黄金十年,是我市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多、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正是由于煤炭市场一派繁荣,这一时期晋城处于全省经济第一方阵。煤炭支撑着晋城这个山区小城向太行明珠蜕变,同时也为晋城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辩证地看,要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有识之士早已预言:晋城只靠煤没有前途,不转型没有出路。辩证地认识煤炭产业与非煤产业,其实二者互为支撑,可以动态转换。走出经济困境,必须依赖煤炭产业支撑与非煤产业共同发力。如果稳不住煤炭产业,就会青黄不接,乱了经济增长的“阵脚”;如果不与时俱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会陈陈相因,抢占不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对晋城来说,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两条腿”走路,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在煤炭产业上,要加强管理,控制成本,稳定市场,提高效益。在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比如讲兰花唐安煤矿,通过提质挖潜、精细管理,2015年前半年吨煤综合成本控制在313.09元/吨,比全市煤炭企业平均综合成本低52.66元/吨。正是坚持这样的经营方略,2015年1-7月份全市煤炭全行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57亿元。在非煤产业上,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比如装备制造,现在比重已占到9.4%,是除煤炭之外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而且呈逐年递升趋势。
发展地看,煤炭总有挖完的一天。2015年以来,全球煤炭行业发生了两件标志性事件。一是英国最后一口煤炭矿井宣布关闭,这个世界资本主义发源地,也是将煤炭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国家,正式进入淘汰煤炭能源时代。二是世界头号工业大国美国第二大煤炭企业宣布倒闭。这两件大事件表明,煤炭行业整体消亡不是未来,而是进行时。就晋城而言,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273亿吨, 按2亿吨产能和30%的资源回收率计算,全市煤炭资源开采年限仅为35年左右。同时,采煤带来的环境影响已接近极限,若不改变现有发展模式,晋城已经没有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
战略机遇
产业构成的历史重塑
目前晋城产业结构源出于煤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煤炭黄金10年期间,煤炭行业与其他行业间利润的巨大差异,造成经济要素的单向性流动,将区域内各种优势资源统统吸聚到这一部门。与此相对应,非煤产业因为缺少必要的优质生产要素难以正常发育和生长,始终处于弱势和从属地位,难以形成产业吸引力。当前的经济形势,反而为发展非煤产业提供了动力和良机。正所谓降速利于换挡、放缓便于过坎。在当前的形势下,不转型就没有增长点、不转型就没有出路,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常态意味着新格局,意味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减速换挡,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就晋城煤炭产业而言,虽然得益于丰富的3号优质煤资源,使得晋城在全国全省煤炭市场一片萧条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盈利,但卖一吨煤的利润买不来一瓶矿泉水。投资者在煤炭行业的投资意愿急剧下降,产业投资亟待寻找新的出口。正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尽管我市经济走势复杂、形势严峻,但亮点频现,令人振奋。尤其是以富士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勃勃生机,以天巨重工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逆势上扬,以沁水煤层气和高平特色农业产业化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方兴未艾,预示着我市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步伐稳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前景良好。2014年晋城非煤产业税收首次超过煤炭产业,标志着市场的倒逼机制作用增强,我市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政策引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省委提出“六大发展”,从宏观层面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出了路径。晋城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综改试验区和中原经济区政策叠加优势,在全省率先发布“企业减负50条”和“企业减负20条”措施。加快煤化工、煤层气产业发展,组织开展了《晋城市煤化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互联网+煤层气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助推中小微企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加快金融发展若干意见》、《中小企业“倒贷”周转金服务机制实施意见》、《民间投融资机构管理办法》、《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办法》、《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积极稳妥推进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指导意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政策保障。2015年1—7月份,全市非煤行业增加值增长3.0%,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2.3%。全市旅游总收入完成149.84亿元,增长21.23%。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0.6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7.8%。
改革创新,重塑竞争新优势。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将从增量扩能为主转为优化存量、做强增量并举,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与之相对应,发展动力也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晋城同样如此,目前最迫切的是体制机制上的创新突破。我们看到全市上下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市政府出台了《晋城市2015年综改行动计划》,提出了“619”重点任务;积极推进工商体制改革,2015年1—7月份,全市新登记注册企业3083家,增长27.2%,个体户9726家,增长122.6%;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出台了《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实施意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目前65家中小微企业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晋城银行、兰花汉斯等5家企业的上市工作正在加速推进;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泽州、阳城、城区农信社先后改制为农商行,发展活力得到显著增强;积极探索政银保合作模式,成为全省第一家开展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地市。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结构调整是必须过的一道坎,调好了是机遇,调不好是挑战。引领非煤产业发展新常态,打造工业制造升级版,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晋城经济增长新的“发动机”。
战略方向
集群发展的崛起路径
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产业集群一词,指出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十三五”晋城发展非煤产业,必须树立集群发展思路,重点围绕“一点、一竖、一横”布置产业集群。就是各县(市、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以集群化的理念培育壮大一到两个非煤主导产业,形成产业的纵向产业链延伸与横向配套,通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真正使这些产业成为我市的主导性产业。
一点:中心城市重点发展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中心城市要实现产城互动,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文化产业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职业教育业、健康养老业、节能环保业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依托晋煤金鼎、江淮重工、兰花汉斯、天巨重工,清瑞能源、力宇燃气等企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对接运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新理念,着力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突破。
一竖:沿丹河流域从南到北重点发展果品业与铸造业。泽州、高平有果树种植传统和生猪养殖优势,依据气候特征和产业基础,发展“猪-沼-果”循环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正当其时;依托铸造业的传统和规模优势,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铸造业集散地,大力发展汽车和机械配件产业集群。
一横:包括沁河流域及陵川地区,从东到西重点发展旅游业与新能源产业。以沁水煤层气总部基地建设为统领,加快煤层气集输总站、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煤层气交易中心、煤层气远程智能化排采系统和煤层气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我市新能源战略产业。同时,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打造沁河古堡游和太行山风光品牌,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使“晋善晋美”名符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