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城市披绿挂翠 晋城“植树愚公”坚守30余载

26.04.2016  12:19

  “这个坑不够大,再挖挖!

  “种好树后,十天内要浇三遍水,毎次要把土浇透了”……

  清明时节,在高平市炎帝陵修复工程绿化现场,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在不停地忙碌着,他就是被国务院授予“先进工作者”、晋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臣”王小宽。

  王小宽今年70岁,曾任晋城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2006年冬,他退休后又被局里返聘为技术顾问。从1984年至今,他与树结缘30多年,用行动诠释着内心的绿色情怀。

   他带人种的雪松被评为晋城市树

  1979年,在部队服役15年的王小宽复员转业到晋城县城建局。1983年,晋城撤县建市(县级市),市园林绿化处随之建立。当上级让王小宽组建园林绿化处时,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份“苦差事”。

  1985年,晋城由县级市升格地级市。1986年冬,作为晋城新建城市标志性街道——泽州路动工兴建。按照晋城市委、市政府“快速度、高质量营造两条沿街绿化带”的要求,王小宽带着绿化队伍,进驻施工工地。

  原晋城市园林局党总支副书记、副总园艺师李伟虎,和王小宽是老搭档。“他当处长时,我是副处长。”提起王小宽,李伟虎有些激动,“那年冬天特别冷,泽州路冻实的土地比岩石还硬,镐头刨下去一镐一个白印子,脚冻得都失去了知觉。顶着寒风扬尘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每天灰头土脸。

  为保树木的成活率,次年春天植树时,王小宽要求每个树坑比标准深挖1米,另外还找车拉来农家肥,与土进行搅拌,回填作为底土。“养人养心,养树养根。”这是王小宽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当年,道路两侧长满雪松的泽州路,被省绿化检查组评为晋城绿化最佳街道。如今,经过30多年的精心呵护,傲然挺拔在泽州路的雪松树冠茂密,整齐有序,不仅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为伴随晋城建市成长历史的见证。2006年,雪松以压倒性优势被评为晋城市市树。

  2002年,晋焦高速通车在即,晋城启动了东上庄立交桥绿化工程。按正常工程造价计算,东上庄立交桥绿化工程投资至少得上千万元。“干吧,资金没有着落!不干吧,时节不等人。”面对两难选择,王小宽的回答是:干!

  在他的带动下,绿化队伍进驻工地。为抓住稍纵即逝的植树时节,不论正式工临时工,不分干部工人全员上阵。每天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才收工。

  没有资金,王小宽想方设法去筹;没有树苗,他凭着自己多年的信誉去和供货商赊树苗。短短两个多月,东上庄立交桥周边草坪如织,林木葱茂,昔日荒山焕然一新。“市区拓展到哪里,就绿化哪里。”这是王小宽的承诺,也是他的坚持。一条条绿化街道,一座座花园广场,将晋城装扮得景色秀美,“移步换景”已成外地夸赞晋城园林绿化的口头禅。

  王小宽家里有个大木箱,各种各样的证书、绶带、奖状有四五十本。1999年,王小宽获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2002年,晋城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王小宽同志学习的决定”;2005年,王小宽退休的前一年,他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被评为山西省十大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人物。

   退休后仍坚守园林绿化第一线

  30多年的时间,如今晋城的城市绿地率达到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5平方米,领跑全省,“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殊荣接踵而至。厚重的成绩和耀眼的荣誉,沁透着王小宽的心血和汗水。

  2004年,晋城市园林绿化处改制为晋城市园林绿化局,王小宽被任命为副局长。

  2007年,为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晋城市区东南开通了白水街,市区通往长治、太原及河南方向的交通顺畅了。绿化工程动工时,王小宽正在办退休手续。当时的晋城市园林局局长徐双荣找到王小宽,希望他留下来做技术指导。

  徐双荣交给他的任务,就是绿化东、南出入口。他爽快地答应了,随后披着件旧军大衣去了工地。返聘期间,王小宽同往常一样,早出晚归。

  “绿化和别的工作不一样,每天要种的树都是凌晨五六点就运到工地,哪块儿要打坑,哪片儿种啥苗木,工人们等着安排呢。”提起王小宽,晋城市园林绿化局绿化建设科科长张勇记得,绿化市区东出入口那年,碰上倒春寒,天气冷得出奇,“我俩一起打坑,挥着铁锹和队员们一起整地。从开始打坑,到施肥、栽植、支护、扩盘、浇水、铺膜,他每一道工序都亲自示范,毫不马虎,总要看着每一棵树入了坑、培了土才摸黑回家。

  2008年上半年,王小宽又接手了市区南出入口的绿化任务,这是他退休后干的第二个工程。南出入口周边是石头山,需栽种耐旱树木。“虽然沁水、陵川有大量的油松可以移种,但这些油松多生长在多石山区,要保证带土移植,十分不易。”王小宽说,由于山区地势不平,给施工操作增加了难度。为安全施工、保证成活率和科学布局绿化景观,王小宽坚持现场办公,指导苗木种植。

  虽然困难重重,可2.7万多棵3米以上的油松还是如期种在了石头山上,外加碧桃、连翘、黄杨花等1.8万余株灌木,营造出“太行山自然微缩景观”。之后,东、南出入口景观工程共同获得了“2008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返聘的5年里,王小宽不仅参加了白马寺植物园绿化,还指导了泽州公园北坡、东坡、南坡绿化等重大园林绿化工程,为晋城再添新绿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年,王小宽已70岁了。返聘结束后,众人以为他该歇歇了。没想到,他却更忙了。由于在园林绿化行业的名声赫赫,许多需要园林绿化的单位接踵而至,纷纷邀请他去进行指导:高平市炎帝陵修复工程、沁水县城绿化、阳城县绿道修建、泽州县丹河湿地绿化施工单位来了,甚至连太原、运城、临汾、长治等城市也有人慕名前来。为了资源技术共享,王小宽被吸纳进入省园林绿化专家组。

   按规矩种树,更是照规矩做人

  “园林绿化成活率一般在80%左右,但他负责的绿化项目成活率多在98%以上。”张勇说,这么高的成活率在华北地区也是一流的。

  王小宽负责的绿化工程成活率之所以这么高,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种树讲规矩。他的口头禅是:“只要按规矩种树,没有种不活的。”什么季节该种什么树,多大的树挖多深的坑,树冠如何,根部土球大小,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这些要求和标准,就是王小宽种树必须遵守的规矩。

  他是按规矩种树,更是照规矩做人。

  在晋城,每年经王小宽的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成千上亿。苗木供货商哪个不想讨好他,只要抬抬手,他就可以过上令人羡慕的“好日子”。可王小宽就是一根筋,不吃那一套。有一次,一个供货商与单位签订供应胸径20厘米银杏的合同。等银杏送来,却只有15厘米。供货商用信封装了一笔钱,到办公室找王小宽,想让他“高抬贵手”。平时很少发火的王小宽“”地一下子站起来了:“不行,你这么干,以后就不要你供货了。”供货商死缠硬磨之后,见他还不接收,于是就威胁道:“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王小宽坚定地说:“合同就是规矩,不按规矩来,就是不行。

  经手的园林绿化工程,王小宽从来都是按“规矩”办事,全部实行招标制,“谁的价格合理,我就要谁的。”为了节省资金,他常常把价格一压再压。一次,一名开发商急了眼:“又不是花你的钱,你抠这么紧干吗?”王小宽嘿嘿一笑:“公家的钱我也心疼,多省出一些钱就能多植一片绿。

  王小宽经手的工程成百上千,难道他看不起这些“小钱”?与他共事近30年的李伟虎说,在园林绿化处工作时,王小宽一个人养活全家六七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妻子常年卧病在床,吃药看病处处需要钱,“他曾经很长时间不得不向人借钱度日,每月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先将上月借的钱还上。”“工作了大半辈子,把城市装扮得风光秀丽,而他却一直住在老房子里。”李伟虎说,“直到去年,才在孩子们的资助下住进单位统一购置的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