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排污权交易倒逼地区排污总量逐年下降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记者尚东霞) 近日,记者从山西省政府网站获悉:《山西省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出台。该《方案》提出,到2017年,我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体系以及科学规范、市场活跃、运行有效的排污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基本完成。12月1日,记者从晋城市环保局获悉,排污权交易自2013年10月成立以来,截至2015年11月底,晋城市市级排污权交易共完成交易113宗,实现交易金额1799.0336万元。特别是2014年,累计完成交易85宗,实现交易金额698.378万元。
据悉,2010年,环境保护部批准山西作为国家排污权交易的试点省,2012年,山西省排污权交易中心投入运行。2013年10月1日,晋城市排污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开展排污权交易工作,交易种类为6项,分别是: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烟尘和工业粉尘。自此,晋城市所有新、改、扩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必须通过排污权交易或由建设项目自身解决获取。项目排污的“免费”时代结束,进入“有价”时代。
该交易中心运行两年多来,将排污权交易纳入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常态化管理,严格加强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开始显现。2014年晋城市市级排污权交易总量、金额全省排名第一,曾获山西省排污权交易工作先进集体。
在市排污权交易中心,记者了解到,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晋城市市级共受理交易企业56 家,发放排污权交易鉴证书 110 份。目前,共有 56 家企业成功进行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指标交易,其中二氧化硫191.083 吨、氮氧化物617.376吨、化学需氧量37.25吨、氨氮0.795吨、烟尘90.797吨、工业粉尘198.613吨,总成交金额达1799.0336万元。
以排污权交易的方式来控制企业排污,改变了过去的单项审核,可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晋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由山西省环保厅核定并逐年减少。这样的制度不仅实现了地区污染总量控制,有助于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修复,而且对采取加大科技和环保设备投入,减少自身污染排放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奖励和补偿。如果原有企业通过技改和增加环保设施,使自己的排污量下降,那么企业节省下来的排污量就可以拿来交易,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其他企业想降低成本,减少购买排污权的开支,就只能采取技改等措施降低自己所需的污染物排放量,这样就可以实现地区排污总量的逐年下降。
“通俗地说,以前开办企业,首先要从省级环保部门取得排污量许可,企业才能开始运营,总量是不受限制的。现在如果想开办有排污的企业或者企业想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全市的排污总量是固定的,每年的排污量不需要去省里审批而是到排污权交易中心购买即可。那么企业通过技术环保创新省下的排污量就值钱了!” 市排污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举例说,比如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投巨资对企业进行脱硫、脱硝改造,改造完毕后,企业的排污量大大减少,所节省下来的排污量就可以进行交易。截至2015年11月底,阳电集团共向9家企业出售排污指标,其中,山西金驹煤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成庄46兆瓦分布式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胡底10兆瓦分布式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芦家峪10兆瓦分布式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三个项目共购买氮氧化物共计303.7吨,成交金额577.03万元。这将有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也降低了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成本。
通过排污权交易平台,记者还了解到晋城市康达水泥有限公司虽然目前已关停,但其减排下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可向其他企业出售。目前,已向山西兰花科创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出售氮氧化物31.251吨,共计金额59.3769万元,工业粉尘102.62吨,共计金额60.5458万元;向山西金驹煤电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售氮氧化物54.5吨,共计金额103.5500万元。
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还有部分企业的新上项目可能因为排污权交易不划算而“流产”。比如某一项目按每年所需的排污量吨数进行排污权交易,每吨的价格让企业没了底气,并且即使想花钱也因量源有限而抢购不上,这样就倒逼企业只好放弃这一项目。“有了这道无形的门槛,不是我让你上或者不让你上什么项目,而是重污染行业自己觉得准入成本高,感觉到压力了,主动放弃了项目。这就是倒逼机制发挥了效应。”
晋城市作为山西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先行市,排污权交易启动以后,逐步树立了“环境容量是稀缺资源”的理念,已成为促进污染减排、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经济手段。同时还有利于调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改善了环境质量,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