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晋商故里绘就文化产业大格局

05.11.2015  19:37

一场大火能烧出什么?山西晋中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给出的答案是一个经济转型的典型案例。2006年,一场大火烧毁乌金山近186公倾森林,损失严重。晋中当地政府痛定思痛,引入当地煤矿企业开发,养绿复绿,不仅使已烧毁的植被生态得以恢复,还发展出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据了解,乌金山由九座山峰组成,占地5.5万亩。“十二五”期间,晋中市将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作为龙头项目大力扶持开发建设。迄今,总投资9.9亿元、其中享受贴息贷款1亿元的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0%,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已接待游客9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5亿元,安排就业650人,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首批国家森林氧吧。

而这个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还只是晋中文化产业大发展中的其中一个案例,在晋中这样的佳话比比皆是。“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晋中文化产业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按全口径计算,预计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7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以上,文化软影响真正变成经济硬实力,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

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晋中现场会上指出,近年来,晋中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充分发挥政策作用,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引导大量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培育了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创作和推出了一批影响大、效果好的文艺精品,好多方面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晋中市委书记张璞说:“晋中市坚持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做到了战略摆位、政策扶持、项目带动、部门联动,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产业发展的晋中路径”。

晋商故里绘就文化产业大格局

祁县乔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位于山西腹地的晋中作为名副其实的晋商故里,大院云集,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晋商文化、红色文化、休闲养生文化等遍布全市各地。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变现为响当当的经济硬实力,也是一直以来晋中上下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全国全省掀起了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的新高潮,晋中市委不失时机,抢抓机遇,于2012年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把文化强市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全市重要的战略目标,把文化产业作为晋中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来培育。

按照《实施意见》,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实现6%争取8%的奋斗目标。同时晋中还聘请广州博为咨询集团、深圳雅克公司分别编制了《晋中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晋中市文化产业创意园概念性发展规划》,勾画出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蓝图远景,形成了高层设计、高标定位、高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格局。

政策扶一把,四两拨千斤

为扎实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晋中市构建起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机制。“十二五”期间,晋中市财政连续连续四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各县(区、市)也分别安排500—1000万元专项资金,市县联动,通过采取贷款贴息、贷款担保、项目补贴、项目资助、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

2012-2015年,全市共有86个项目获得贷款贴息扶持,落实银行贷款31.9亿元,市级落实贴息资金6083万元;有101个项目获得补助扶持,市级落实补助资金4935万元;有  2个项目获得贷款担保扶持,市级注入担保公司资金300万元;有32个项目获得奖励扶持,市级落实奖补资金595万元。

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下,各类企业主体纷纷投资文化产业。榆次乌金山森林公园、老醯醋博园、灵石石膏山和红崖沟景区、平遥推光漆艺产业园、祁县红海玻璃艺术园,介休张壁古堡、祁县千朝农谷水世界、左权太行龙泉景区、榆社云竹湖景区、和顺鹊桥文化生态园等,一个个典型项目层层涌起。

据不完全统计,近四年全市引进外地企业和本地资源型企业转型投资文化产业的共有30多家,带动民营资本投资70多亿元。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实现了金融资本、民营资本与文化资源的有效对接,民营资本已成为晋中市文化产业投资的主体力量。

抓项目促转型,夯实文化产业基石

两年时间开演1800余场,观演人数100万,门票收入1.3亿,带动综合旅游收入10元。这是中国北方首部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的亮闪闪成绩单。

十二五”期间,晋中把文化强市建设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把文化产业作为晋中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项目主体申报、县级初审推荐、文产办实地考察、专家评审、领导组集体研究的办法来严格筛选确定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并对纳入市级盘子的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建立了年初考察遴选、平时跟踪督查、年中观摩检查、年末考核验收、年度绩效评价的推进管理机制。

四年来,全市共实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223个,其中:旅游景区景点综合开发、提档升级项目146个,特色文化产品生产制造项目25个,文艺影视、图书作品创作生产项目28个,文化活动类项目24个。规划总投资近300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奠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这其中,《又见平遥》则是以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范例。

晋中市委副书记、市长胡玉亭说:“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项目就是促转型。”在晋中,这样以项目带动转型的企业还有许多,比如祁县千朝农谷、榆社云竹湖开发、平遥石头造纸等项目成为省级转型综改战略性标杆项目。享受文产资金贴息和补助的平遥推光漆器、祁县玻璃器皿、榆次金海棠宝玉石画、太谷其林麦秆画、寿阳福寿炭雕、和顺晋绣等一批特色文化产品销售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多业态融合助推文化产业提挡升级

如何让文化软影响发挥经济硬实力,晋中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坚持文化为魂、产业为基的发展思路,引导和推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体育、文化与工业、文化与农业等融合发展。这样,文化与其他不同业态通过融合的“化学反应”,涌现出一批文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了文化产业的提质增效和提档升级。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品位。2013-2015年,列入市级文产资金重点扶持项目的绵山风景区、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相继成功创建为国家5A景区,分别给予50万元奖励扶持,平均每年新增一个,全省6家5A景区晋中独占3席,极大地提高了晋中在全国的知名度。今年国庆黄金周,全省游客接待量排名前五的景区晋中就有4家,分别是平遥古城、绵山景区、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

文化与科技融合,扶持发展了物联谷数字新媒体产业基地、平遥智慧城市、山西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等一批新业态项目,政企联手、地校联合,共同打造服务当地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文化创意创业孵化平台。

文化与体育融合,打造地域新名片。作为柔力球的发源地,晋中将柔力球文化与体育运动相融合,连续4年扶持柔力球套路、器材研发和普及推广,实施了培德健体进校园工程,扶持举办了两届国际柔力球交流大会,推动柔力球走向世界,使之成为晋中递向外界的又一张新名片。

文化与工业融合,拓宽了文化产业新空间。如老醯醋博园、双合成福喜文化园、平遥唐都推光漆艺创意园、祁县红海玻璃艺术园等一批项目都是文化与工业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

文化与农业融合,扶持了寿阳三晋华夏农耕文化园、左权莲花岩生态庄园、昔阳县乡土文化博览园等一批综合性园区,实现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科普教育、采摘、农事劳动等多功能的一站式体验。

晋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耀春说:“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既为自身发展开拓了空间,也为其他产业注入了活力,文化为魂,产业为体,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晋商故里,文化产业正以多业融合、多元发展的姿态快速崛起,带动晋中这个曾经的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来源:晋中市新闻中心)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
新春送祝福 关怀暖人心
  万户喜迎春,三晋气象新。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