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拔尖人才是怎样炼成的?一起来倾听他们的故事

18.04.2018  15:5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青年人才是人才资源中最富有潜力和活力的部分。

今年1月,山西省委组织部公布第五批10名“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他们将分别获得省财政60万元或3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他们的新晋加入,也使“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总数增至45名,进一步壮大了我省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后备力量。

这些青年拔尖人才,在各自从事的专业领域已初露锋芒,取得突破性成果或良好业绩,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开放意识,获得过影响力较高的奖项或荣誉,具有成长为我省乃至全国本领域领军人才的潜力。

青年拔尖人才是怎样炼成的,有着怎样的故事?高层次领军人才,对青年群体有着什么样的榜样力量?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几位青年拔尖人才,看他们将给我省发展带来哪些新希望。

原美林

站在学界研究前沿 助力我省司法体制改革

人物档案

原美林,女,1982年生,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山西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和司法制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12年获中国法学网法学创新奖,2013年立项司法制度代表性国家项目,2014年出版司法制度系列研究代表性专著,2015年博士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博士论文,2016年获山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年被评选为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 (山西省法学领域唯一一名),2017年入选第五批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全省唯一的法学类拔尖人才)。

80后女博士、研究司法制度、山西省法学领域青年学术带头人……35岁的原美林,有着无数令人羡慕的头衔。十几年时间里,她的司法制度系列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多次引起重大反响。2017年8月,她依靠研究古代司法制度的学术功底,对当代司法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全面承担“山西省司法体制改革评估”工作,为推进山西省司法体制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希望我所做的研究,能够助力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4月16日,记者采访原美林时,她的那种淡定从容、简单执著让人感动。

开启司法制度研究新领域

能够入选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我很欣慰。”原美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原美林是大同人,从上小学开始,她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上大学时,她选择了心中理想的专业,从此走上了法学之路。这些年,她发表论文与法制评述达到70余篇,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作学术讲座,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都有重量级的奖项、课题立项或论文发表。

我目前主要是对司法制度运行规律进行探索研究,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古代司法运作模式研究,分析‘家族司法与国家司法运行规律的关联性’,探寻收集司法制度运行规律的线索,最终做一个定论。”原美林的研究课题,切入点较为“冷门”,在国内学界属于独家首例进行的研究。她的研究为司法制度研究增加了一个新的学术命题,为司法制度研究视角开启了一个创新领域。

原美林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司法制度运行规律离不开司法社会实践,那么古代基层治理模式运行实践,是对运行规律最好的诠释,因此我们做研究要从最初开始,这就必须要从家族司法入手,从家谱中开始梳理司法起源的脉络、演变等等。

2002年,原美林对司法制度的分支“家族司法”进行研究。起初只探及到家族司法的文化背景和形成原因,到2013年,她开始深入到家族司法的基本构造与运作状况,研究中将家族司法的纠告、传唤、审理、裁断、执行的程序以及具体运作模式一一论述,这无疑在国内司法制度研究中处于前沿。以家族司法研究为契机,原美林从全国收集到600多部谱牒和地方志资料,均为第一手资料,被学界称为目前个人掌握谱牒第一手资料最多的人。

优秀没有捷径,全靠一步步积累

研究司法制度的这些年,原美林走上了一条探索国家司法运行规律之路。过程很辛苦,但她以坚强的毅力和恒心走了下来。

很多人都觉得我研究司法制度这个领域很冷门,也都问我苦不苦。其实只要是你着迷的事情,怎么会觉得苦?”原美林说,“别人可能会觉得做研究、资料分析比对、写论文、撰写专著很枯燥,但我自己乐在其中,就像有些人打游戏上瘾似的,着迷。

在原美林看来,做学术研究是很激动人心的事,“当你从古代一件件家族审断纠纷中,系统揭示出了家族司法运作模式对国家司法运作模式的渗透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让原美林着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做学术研究时的简单、忘我和自由。她说:“做学术研究全身心投入有时进入忘我的境界,喜怒哀乐都变得特别简单。我会感觉到,人的思维有多广,路就能走得有多远,总之,有一种宁静、自由的感觉。”原美林说,在做学术研究任务最艰巨的时候,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她差不多有14个小时“”在书房里,到了紧张的攻坚阶段,干脆不分昼夜连轴转。

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大家心中应常有的信念。优秀没有捷径,都是靠一步一步地积累。”原美林告诉记者,她带的一些研究生有时候会咨询她发展方向等问题,原美林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人若想有真正的成就,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是自己不惜用一辈子去追逐的,这可能就是你人生的方向、生命的意义。

张弓

探索攻克肿瘤之路,兼职做起“心理医生

人物档案

张弓,男,1982年10月生,山西芮城人,南方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博士,现任山西省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主治医师,兼山西省放疗医师协会副总干事,山西省化疗青委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盆腔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肿瘤放化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该项目为我省放疗界第1例获得NSFC资助的青年项目。

4月17日,山西省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的楼道里,两名患者家属正在和一位身着白大褂、脚穿运动鞋、戴着眼镜的医生交流,其中一位患者家属抹着眼泪表情凝重,这位医生一边安抚其情绪一边嘱咐着患者的护理事项……这位医生叫张弓,是一个乐观开朗、学术精湛的80后。由于常年面对的都是肿瘤患者,这些年,他在心中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对患者进行“医疗保护”,让微笑成为职业习惯。

自学心理学,细致呵护患者

张弓医生很有正能量”“对病人细心关照”“说起话来总是笑呵呵的样子”……采访中,记者听不少患者家属对他这样评价。

张弓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临床医生,他目前从事肿瘤放化疗临床一线工作。在多年的从医过程中,张弓还“兼职”做起了“心理医生”。对他来说,对待重度肿瘤患者,不仅要从躯体上医治病人,还应从心理上救治病人。

他们不同于外科医生,不论患者有无根治希望,肿瘤科医生可能是陪伴患者时间最久的医生。”张弓说,在多年的肿瘤临床治疗中,他发现每位肿瘤患者都会经历“四部曲”:否认、愤怒、妥协和面对。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张弓暗下决心自学心理学,在治疗之余,为癌症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慰藉。张弓说:“癌症病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每个肿瘤患者,几乎都要走一条‘确诊—治疗—复发—再治疗’的漫长之路,医生一定要细致呵护患者。”张弓说,肿瘤科大夫除了要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也要让患者愉悦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不能全说实话,否则患者失去了精神支柱,会丧失治疗信心;也不能轻描淡写,否则患者也不会重视病情、配合治疗。”张弓常这样告诉患者,“虽然确诊过程是漫长的,但找到了‘敌人’,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打败它们。

曾是我省最年轻的医学硕导

了解张弓的人都知道,他在科研领域的钻研有股子“韧劲”,只要他认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到底。

2009年,张弓在南方医科大学肿瘤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肿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开泰。当时张弓负责带领一个团队,专攻肿瘤干细胞研究。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的一小部分细胞,这部分细胞在肿瘤的复发转移和耐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有望为癌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张弓介绍,肿瘤干细胞研究属于肿瘤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难度非常大,“我的导师当时对我要求很严格,那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2012年张弓博士毕业后,可以选择的机会很多,但他返回了自己的家乡,来到山西省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工作。

白天进行临床工作,晚上回到家查阅文献、整理数据,2014年他的科研项目获得山西省科技厅基金资助;2015年一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他受聘成为山西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生导师,是当年度我省最年轻的医学硕导。

在学界,张弓算得上是高产作者。不到一年时间,他连续在肿瘤学知名杂志,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双重身份发表3篇论文,国外同行专家对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新颖独特,对于探索肿瘤干细胞放疗抵抗机制以及判断肿瘤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吴建兵

不眠不休20小时做实验,八成以上成果应用市场

人物档案

吴建兵,男,1982年生,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现任山西省应用化学研究所副所长。2007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方向为环保型涂装高分子功能材料。曾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从只有几名科研人员发展到几十名成员的省级科技创新重点团队,从简陋的实验条件发展到省级重点实验室,从传统油性涂料到水溶性环保涂料……吴建兵和他所在的涂装高分子功能材料山西省重点创新团队,在10余年时间里,参与了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攻关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归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1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5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3项。在众多的科研项目中,八成以上应用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坚守科研一线11年

4月16日上午,位于太原市和平北路的山西省应用化学研究所三层大型仪器室里,吴建兵正在对实验品进行成分、性能的监测。

做实验就像做饭一样,想要做一顿美味的丰盛佳肴,每个食材的用量、用水的多少,以及调味品的配比都至关重要。”吴建兵说,实验是否成功,要靠数据来支撑。目前,吴建兵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油墨用高分子材料、光固化材料、水性涂料和黏剂等研究和产业化方向。

2007年,我从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一毕业就来所里工作。入职时,所里科研条件简陋,科研人员较少。”吴建兵说,当时正值研究所改制,人员流失比较严重。面对现状,他毅然决然投入自己热爱的化学试验。

从课题组组长干起,吴建兵先后担任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总工程师,直至升任副所长,成为所里最年轻的班子成员。11年里,他一直坚守科研最前沿,作为山西省应用化学研究所的一员,完成的项目80%以上转入工业化生产,开发和中试技术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起着引领和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

一项实验不间断观察20小时

记得2007年冬天,吴建兵和团队成员在车间做一项新材料试验。“车间没有暖气,没有现代化的监控仪器,全靠人工观察实验的反应状态、温度以及其他参数。”吴建兵说,从早晨8点开始做实验,直到次日凌晨4点,20个小时不间断观察,让他至今难忘。

实验期间,团队的3名成员克服寒冷、轮流吃饭、相互讨论,一刻不离观察着车间内的反应釜,直到实验顺利结束。

提及实验,吴建兵带领记者走进一间实验室。刚一进门,就可以闻到化学制剂的味道,但不刺鼻。50余平方米的空间内,最左边是一台通风橱,此时正在做实验,四孔玻璃器皿里黄色的液体不断被加热,中间一排桌面的架子上摆放着大小不一的化学试验品及仪器。吴建兵说:“通过设备的更新,不仅减轻了化学试剂对科研人员的伤害,而且在一些机械性的实验操作和监控上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科研人员,让大家更有精力去思考和创新。

吴建兵介绍,现在研发的水性涂料主要用于皮革、家具、汽车等产品的外层保护。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前含有苯类、酮类等油性涂料逐渐将被水溶性、采用可再生原材料生产出的新型涂料所取代。

十余年里,山西省应用化学研究所拥有了一批专业能力强的科技人员和一支结构完善的科研队伍。今年,吴建兵成功入选第五批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作为副所长,为了保障各个课题、项目的顺利进行,我都会身体力行进行参与。”吴建兵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接下来,除了在研发成果方面继续努力,同时将会更加注重成果转化,惠及每一位三晋父老。

李娟

痴心不改 舞动青春20年 刻苦练功 攀登舞台巅峰

人物档案

李娟,女,1987年生,国家二级演员,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古典舞系副主任兼华晋舞剧团首席演员。获第四届华北五省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山西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走西口》表演一等奖、中国舞蹈家协会第57届教学成果展演《罗敷行》表演一等奖。

她是大型原创舞剧《一把酸枣》和《粉墨春秋》的女主演,她曾出访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她获得多项舞蹈比赛第一名,她就是31岁的国家二级演员——李娟。

身材娇小的李娟笑称自己是舞蹈演员中的“残次品”,曾经一度放弃跳舞,偶然机会,让李娟的命运发生转折,重新回到舞台的她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受伤无数,仍深爱舞蹈艺术

4月17日下午2点,记者在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排练厅里见到李娟。此时,学员们刚刚结束《一把酸枣》的排练,作为演出近千场、观众人次逾百万的大型舞剧,今年年底《一把酸枣》将进行千场庆典演出。

舞者,只有站在舞台上才会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李娟说,她从小热爱舞蹈,虽然路途中也曾遇到坎坷,身体受伤无数,但回头想想,自己还是深深地爱着舞蹈这门艺术。

在太原市青年路小学上学时,一次排练对外交流节目,音乐教师发现李娟在跳舞时节拍、动作悟性极高,便推荐她学习舞蹈。当时,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开办有舞蹈培训班,在这里李娟确定了自己对舞蹈的热爱。她告诉记者,每周五傍晚的课,她经常会提前去,因为这样可以看到还没下课的专业排练。

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排练厅,穿着体操服的学员们正在排练,她们灵活的动作,以及因身体的细微汗水而被阳光折射发出的亮光,简直太美了。”李娟说,也正因此,她确定将舞蹈作为专业的想法,以后一定要站在这里跳舞。

1998年,李娟11岁,在青年路小学读五年级。这一年,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挑选学员,一听到消息的李娟立马回家拿户口本报名,成为上千名报考学生中唯一一个没有家长陪同的学员。

第一个进练功房,最后一个回宿舍

这次考试李娟考了第19名,她对这个名次不太满意。以前,在班里上学,无论练舞有多辛苦,担任班长的她学习一直名列前茅。那一刻,李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之后的文化课及专业课上拿第一。

进入学校后,每天的训练强度特别大,早晨6点开始练习早功,5点30分我会准时等在公寓门口,肯定是第一个进练功房、最后一个回宿舍的人,累到闭住眼就能立马睡的状态。”李娟说。

因为专业课太累,大多数学员会放松文化课的学习,而李娟不肯服输,练功之余全部用于学习,因此她经常拿一等奖学金。

舞蹈是一个综合的体系,抬腿、下腰、劈叉这些功夫都需要日积月累。“就拿搬腿来说,想要达到180度,就需要打开软度,而且练习时不仅需要软度,还需要力量。她们除了在练功房搬腿外,平时一有时间就会将腿放在椅背上压,有时还会搬着腿睡觉。”李娟说。

2003年,李娟读中专四年级,那一年,学校挑选她和其他几名同学参加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这是全国院校最顶级的比赛,类似于奥斯卡,四年举办一次,而且之前山西没有院校进入复赛。”李娟说。

对比赛信心满满的李娟,接受了一次考验。她告诉记者,那会她右腿后侧的韧带在练功时受了伤,平时走起路来都生疼,为了参加比赛,她一边用频谱治疗仪治疗,一边继续参加排练,当时受伤的地方可以透过皮肤看肌肉的纹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获得优秀奖。

身体条件不好,仍没有放弃

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对身体条件要求非常高,俗语讲的“三长一小一个高”手长、腿长、脖子长、头小、脚背高是最基本条件。

身高1米6的李娟笑称自己是舞蹈演员中的“残次品”,其实是很难走上主演位置的,有时群舞都跳不上。中专二年级的时候,有一个伴舞的机会,因为个子的原因没有选上,这件事对李娟的打击很大。

2004年,《一把酸枣》开始排练,李娟担任群舞里的领舞,2008年,她从学校本科毕业。“由于个子原因,我没有机会上台跳舞,感觉从小的舞蹈梦戛然而止。”李娟说,连续3个月的时间她没再练舞,也没有任何与舞蹈相关的接触。

一次偶然的机会,备战双人舞《走西口》的女主角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参赛,李娟抱着再试试的态度重新开始排练。“当一个人走进排练厅,手刚刚碰触到把杆的一刹那,我才发现自己有多爱舞蹈,这也正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如果放弃,我会怜惜自己之前所有的付出。”李娟说。

走西口》获得荷花杯全国校园舞蹈比赛银奖,华北五省比赛一等奖。因为突出的表现,学校破格让李娟担任《一把酸枣》的主演,随后,她又担任了《粉墨春秋》的主演。

舞剧是舞蹈的最高表现形式,舞蹈就像语文一样,不同之处是通过肢体表达字、词、句、段、篇、章,通过每一个动作传情达意,给观众讲故事。”李娟说,对于一个舞者,能够入选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实属不易,对她也是莫大的激励,今后她将继续潜心努力,讲更多的舞蹈故事给观众看、听。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接受审查调查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涉嫌严重违纪Sxgov.Cn
方方面面全覆盖 山西为跨境电商送出7个大礼包
凡在山西示范区注册、纳税,注册地址在太原综保区,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