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八大景之一------石马寺(图)

26.08.2015  01:13

 

 

 

 

 

      石马寺风景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城西南12公里的大寨镇石马村,景区面积4.45公里。石马寺是一处以石刻造像与寺庙建筑相结合的宗教建筑群,它始建于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距今已有1470余年历史。

 

      寺内所有石刻造像均分布于三块巨石的七个崖面上,共有3个石窟178个佛龛、1300多尊造像,佛像最大的5米,最小的5厘米,造型优美,刻工洗炼,与云岗、龙门石窟造像有异曲同工之精妙,被中外石窟专家称为“我国石窟艺术的小家碧玉”,山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寺院坐东向西,东高西低,东西长75米,南北宽约500米,占地37000平方米。中轴线由西向东,按佛教规则依次排列有戏台、石牌坊、石拱桥、石台阶、山门、大殿、六角亭、窟廊。山门两侧对置钟、鼓二楼,大殿在一巨石西崖正前方,殿前立石马一对。巨石顶部为六角亭,寺院最南端为禅院、僧房。四柱三门石牌坊位于寺前桥西,上刻“垂虹跨涧”、“凌空结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基,面阔五间,进深悟椽,三面围廊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大殿左侧为窟廊,顶部的砖拱劵顶,形如蜗牛,弯转自由,砌工精巧,匠心独具。六角亭居大殿后侧巨石顶部最高处,上下两层,小巧玲珑。站在亭内,上可博览群山雄姿,下可鸟瞰寺院全景。寺前石马河水涓涓长流,犹如一座城池的护城河维护着寺院,布局整体既显现出佛教殿堂的庄重、威严,神秘不凡的气度,又具有中国古代建筑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审美追求。

 

      “土改”、“文革”时,寺庙遭到破坏,百废俱兴。2004年,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县政协常委、民营企业家李志恒投巨资实施开发。石马寺风景区本着“借大寨牌、打国保旗、作生态文章”的开发理念,突出石文化、佛文化的特色,强化生态游个性,除将原有寺院做到修旧如旧外,还重点围绕“一寺、一河、一山”,建设“一林、六馆、八景”,使石马寺风景区真正成为晋冀两省周边地区的宗教朝圣地、休闲度假村、生态旅游园。

      中国著名作家二月河,在《昔阳石马寺》文章中写道:南阳有座香严寺,洛阳有座白马寺,昔阳有座石马寺。我生在昔阳、幼居洛阳、老蛰南阳,“三阳”是我一生最为萦怀的三处地方,且有这么三处要紧寺院。我的第一印象这座寺规模不是特别大,但极美观洒脱,整个寺院全部裸呈在溪边的山坡上,越小桥过溪,一级一级的阔大台阶,可以从容拾阶而上。整个寺院重楼玉宇,亭榭台阁,如同用玩久了的积木垛起来的那样。我见过的寺院是多了,但这样的格调颇叫人费心琢磨:——怎么和别处不一样?

      新么?不新。这座寺是老牌子、老资格。寺中碑记载北魏永熙三年,也就是公元534年,这里已经动工开凿佛像,3个石窟,170多佛龛,1300多尊石佛已在这里坐了近1500年,凝神眺望溪对岸的青山。它的“文化资历”越过所有的唐代寺院。然而就我的知识,所有的寺院都叫“丛林”。上头几个修饰词,应该说是一般寺院忌讳的阙失,寺院应该是讲究闳深、古静、安谧,茂林修竹、葱茏掩映,天色阳晴时“禅房花木深”,天色阴霾,那么就是“楼台尽在烟雨中”——这么着才对。

      这样壮观的寺院筑在山坡上,自然就格外显眼,白露无隐。雨水少,无大树,不是石马寺的过错,这也是缘分使然。老佛爷就这样安排造化,他在别的地方婆娑烟雨,这地方他就要沐浴阳光。这是风格。

      石窟造像其实与云冈、龙门大同小异,因为重重殿堂罩起来,佛们坐在那里,更显得雍容,安详地看着一帮俗客。引起游客兴趣的,是有一尊观自在菩萨坐像,头部已经阙失半边,身体微斜,一手支地,体态姿势一下子让人想起达.芬奇的速写人物,漂亮优雅极了!我逛几处寺院,那里人都说他们有座“东方维纳斯”塑像,看了看虽好,却都有点夸张。这个观自在的自由奔放形态——我不说,你自己去看。另有大兴趣的是这里还有个石头暗道,石窟里的秘密石道中有石室。这是最近收拾寺院才发现的奇观,他们解释说是为避史书中说的灭佛藏身藏经修的。我觉得有点牵强,地道的出口是地藏王殿,说是修十八层地狱,庶乎尽人意。

      元代翰林王构有诗说石马寺“碧水孤村静,搞岩石寺阴,僧谈传石马,客至听山禽……夕阳城市路,回首隔丛林”。明代尚书乔宇诗云“千古按图空做马,万年为瑞今从龙”。这说的是“石马寺”名字的由来:唐皇李世民在此遇难由神马营救的故事。我看了看寺山门不远的两匹石马,太阳底下静静地站着,不知它转的什么念头,也不知这念头转了多少年。他还会再往后想事“如恒河沙数”年的罢。门都有石窟,然而那里都是“旅游单位”了,专门挣游客钱的。北魏石佛重新开光,受善男信女香烟礼拜的只有一座昔阳石马寺。什么叫“粹”?我的理解:独我所有,别人没有就是粹,就是特色。

      石马寺是昔阳八大景之一,名曰“石马寒云”这种记载最早见于明代嘉靖二十七年《乐平县志》“县城二十五里,山名石马,峰峦耸拢,若接青云。。。。冬月寒云凝必降瑞雪,因名之”在昂地老百姓的调查中收集不少石马寺的神话故事如:神鹰下界、鲁班造梁、佛主赐马、铁钟自鸣、佛道争地、石盆献盐、仙人对弈、龟石显灵、石井圣水、鲁班试斧、秸秆挑石等。故事情节从中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故土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寄托,人们听后心神愉悦、心灵得到净化,行为得以规范,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可以说石马寺是天工造物与人间工艺的完美统一,天赐足见地灵,工艺堪称人杰,天与人的结合,灵与魂的融汇,参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凝结着上千年人类历史的轨迹。它以悠久的宗教文化,精美的石雕艺术,古朴的木构建筑,优雅靓丽的自然景观招引着八方来客,王祚永在《游石马寺》中写道:迢递层峦路可通,到来古寺隐山中;一双石凿名为马,几度云腾疑化龙;瑞霭霏霏千壑秀,清风拂拂万尘空;凭高无限登临兴,尽在蓬莱最上峰。

      如今开放的石马寺热忱欢迎八方游客,碧水蓝天,青山绿树,风光宜人农家乐休闲山庄清净典雅,实为最佳避暑胜地,观光旅游之首选。热情好客的石马寺服务人员一定为你提供一流、周到的服务,让你乘兴而来、满意而去,美景胜地恭候你的光临!

(周爱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