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买得被传要撤出中国 它犯了五大致命错误
联商网消息:距离1997年中国第一家易买得门店——上海曲阳店开张正好20年。但这家韩国零售巨头似乎要和中国市场say goodbye了。
4月25日,据《韩国经济日报》称,韩国最大零售集团新世界集团旗下的大型折扣超市易买得(E-Mart)计划在年内关闭中国现有的6家店,全面撤出中国。
《联商网》分别致电易买得上海瑞虹店、牡丹江店、南桥店、长江店、无锡锡山店、昆山花桥店询问了解情况,前台客服均表示,没有接到通知要关门,目前还在正常营业中。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零售品牌,易买得在1997年入驻上海之初,便抛出在中国要开1000家门店的宏伟蓝图,当时,选择上海九百和天津泰达作为合作伙伴,门店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天津。
此后由于效益不佳, 自2011年开始,陆续通过关闭亏损门店止损,合作方也退出。
截止目前,易买得在中国的门店都集中在华东地区,其中,上海地区有4家,无锡市锡山区和苏州市下辖的昆山市各有1家。 虽然,在易买得中国官方网站上显示有7家店,但老西门店实际已经在3月底关闭。
图为易买得老西门店外立面
易买得老西门店3月底关门
事实上,大卖场业态这几年在中国市场步入下坡路,无疑让易买得中国前景之路陡增变数。
根据韩国媒体的报道,emart中国公司在2014年的营收为3618亿韩元(约合3.1亿美元),亏损440亿韩元(约合3800万美元);2015年,营收为2212亿韩元(约合1.9亿美元),亏损351亿韩元(约合3032万美元);2016年,营收降低至1480亿韩元(约合1.3亿美元),但亏损减少至155亿韩元(约合1339万美元)。
不过,在现实的困境面前,易买得中国也积极在做转型调整。2015年,易买得选择进军中国电商市场。7月,牵手网易考拉海购,10月入驻了天猫国际开设了emart官方海外旗舰店。2015年双11,在预售阶段,甚至以815.774万的总额位列天猫国际店铺预售TOP20榜第13位。
天猫国际相关负责人告诉《联商网》,“emart依然是我们战略合作伙伴,并且表现在逐年上升,而且,emart刚刚还参加了4月18日天猫国际全球商家大会,和Chemist Warehouse、Costco、Macy‘s梅西百货、松本清、Sainsbury‘s、麦德龙等全球商家成为天猫国际‘亿级美金俱乐部商家’”。
新世界集团副总裁崔宇正表示,“我们在中国线下市场过得艰难,但在中国线上市场的发展可能性却越来越大。”他指出,进入中国电商市场是emart调整全球资产组合的最新行动,并表示“韩国线下消费者+全球在线消费者”成为未来emart新的全球化布局战略方向。
对emart来说,线上或许可以迎来一次新的转型机会,但其在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上,要面对其他国际零售商们的围追堵截,最终能否通过线上扭转困局还未可知。
曾参与过易买得中国1号店工作的韩国零售专家L先生告诉《联商网》,易买得在中国发展不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还未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虽然易买得来中国已有20年,但所有的业务决策都需要韩国总部来决定,中国区权力有限,但是总部又不了解这边的实际情况,一味照搬韩国模式肯定不行。
2、与韩国单店营业额差距较大。 与韩国本土相比,国内的门店根本没有真正用心去做,导致差距很大,国内一年做4亿的单店在韩国来说只能当B类店铺。
3、人事任命的失败。 韩国总部没有派真正有实力的人来管理中国的事业部。在他看来,两任中国区总裁的任命都是失误。而且一开始,重用韩国人居多,导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4、员工管理失败。 简单说就是公司亏损但员工却赚钱了,比如业务员、采购负责人、甚至营运、店长都想着拿“黑钱”,结果导致商品毫无价格竞争力。
5、总部政策的变化。 目前易买得进军蒙古开店,但并不是自己经营,而是通过出售商标使用权以及经营顾问、供应商品的方式,业绩非常好。所以他们根本不想花费大的投入与时间成本在中国业务上。
此外,韩国零售商业公司有一个特点,就是更重视韩国市场,一直在本土开发新业态和自有品牌。
虽然易买得官方仍未最终宣布退出中国。但是,有业内人士透露,对易买得来说,目前的想法是找到有收购意向的企业,这是他们的希望,也是最容易解决所有问题的方式。
在韩国媒体的报道中称,一名易买得内部负责人表示,我们预计易买得在中国将无法继续生存,因此决定今年年内将剩余的6家店全部撤出中国,将重心转移至越南、蒙古等快速增长的市场。一旦解决租赁物业问题和员工问题后就撤退。
此前,有传出过同样来自韩国的乐天玛特会是潜在的接盘方,只是,现在老大哥的日子也不好过,目前,仍在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中。
(联商网 文/诸振家 图/郭歆晔)
扫码关注“联商超市家”,随之随地了解超市动态
挖掘超市连锁企业之经营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