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早市写真”系列报道:人气爆棚开化寺
编者按
这里的当季蔬菜瓜果沾着露珠,带着泥土气息;这里的摊贩半夜开工,天不亮就到达位置、拉开架势;这里的大妈们自带“雷达”,分分钟锁定便宜新鲜的食材……这里是太原的早市,形式简单,内容丰富,故事精彩。早市弥补了固定市场的不足和短板,满足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成为城市里兼具烟火气和幸福感的生动存在。
本报今起推出“太原早市写真”系列报道,带你追寻城市的第一缕晨光,品味百姓日子的新鲜味道。
清晨6时,你会做什么?是精神抖擞地晨跑,还是烦躁地关掉闹钟?而这时的迎泽区开化寺“钟点早市”,却已经人来车往,一派“开市大吉”的气象。为了方便摊贩与市民之间的买卖,开化寺古玩市场利用空余区域,开辟了这个“钟点早市”,也成为我市规模较大的早市之一。这里有300多个摊位,既方便了商户和近郊农民进城卖菜,又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唤醒晨曦
6月10日凌晨3时30分,姑姑庵早点店,54岁的李金锁和儿子已经忙碌起来,和面温油、洗米熬粥、搅豆捞沫……一气呵成。40多分钟后,油条、稀粥、豆腐脑等各类早点准备就绪。4时10分,店里迎来了第一位客人——在开化寺“钟点早市”摆摊卖菜的商户老薛。
“夏天每天早上,都是这个点儿来,一碗豆腐脑加一根油条,才有精力做买卖。”老薛吃得津津有味,“大家已经适应了疫情防控措施,逛早市的人增加了,商户的劲头更大了。”说话间,又有几位早市商户走进店里点餐。李金锁说,他开这个店已经七八年了,从清晨4时左右一直营业到上午11时,风雨无阻。“这个点儿来的,都是市场里的商户,吃上一口热乎的,肚里熨帖。”
开化寺“钟点早市”清晨5时30分开市,9时清场。开市之前,商贩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或推着三轮车,或开着小型机动车,排队依次进入。入口处,工作人员要求每个人严格执行扫码入场。“5点半左右,第一批客人就来了,商户小老板们更早,每天4点左右就陆续进场摆摊。”工作人员介绍。
早5时10分。记者看到,摊主们先把摊位归整好,摆放商品,再竖起当日最新的价格牌。芹菜、菜花刚从地里采来,甜瓜、西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一进市场,人们就自动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最早的一批顾客,以老年人和周边餐饮商家为主。他们大多是这里的常客,自带购物小车,有备而来。“你这年轻人,一看就没经验。这儿东西便宜,一次可以多买点,你得会买。”常来早市的胡世梅阿姨很有心得。
市声鼎沸
7时到9时,是早市的高峰时段。“借光,过一下”“走了走了”……买东西的人一扎堆,并不宽敞的市场道路就容易堵,耳边不时响起催促声,执着的顾客仍不舍得放弃相中的商品。而过路人也似乎并不着急赶路,左看看右瞧瞧,顺着人流往前走。“这还是工作日,到了周末人就更多了,人挨人走不动。”正在卖调味料的商户常师傅说。
常师傅今年51岁,在早市摆摊5年。每天清晨4时整,他就从教场巷家中出发,拉着前一天下午批发回来的商品赶到早市。上午10时许,卖完货回家睡觉。下午起床后,继续为次日摆摊做准备……多年来,这个时间表周而复始,雷打不动。“早市卖的是货真价实。咱的东西价格比外面便宜,质量有保证,自然回头客不少。”他说,早市上的人很熟悉常师傅。说话间,一位家住云路街的女顾客逛到摊前,常师傅熟练地称了10元的白芷装进袋子。“有时间就喜欢来早市逛一逛,讨价还价乐趣大,吃亏不难受,占了便宜高兴半天。这里有人情味。”女顾客说。
早市里,牛羊猪肉、蔬菜瓜果、鱼虾熟食、日杂百货等一应俱全,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任谁一圈逛下来,也很难空手而归。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市场的300多个摊位中,一半多摊主来自安徽、山东等地。他们为生活打拼,活跃了市场,刺激了消费,方便了市民。
“豆角便宜,5元2斤。”来自平遥的徐大叔,站在铺满豆角的摊铺前,卖力地吆喝着。“是不贵,我前两天在超市买的3块多一斤呢,走,去买点!”大叔的吆喝声很有效果,路人马上聚拢过来。
“倍儿甜的伊丽莎白,10元4斤!”“口蘑4.5元一斤了!外面比这贵多了!”“9块4,抹个零头,9块行不?”“老板,拣好肉给我切片,回去做过油肉”……商户们卖力吆喝着,拎着袋子、推着车子的大爷大妈和家庭主妇,在各种新鲜食材摊位间来回穿梭,叫卖声、讨价声、说笑声交织在一起。
一日之计在于晨。红火的早市,给每一个平常的日子开了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