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省 事事毕
记者 侯成丽 通讯员 张磊 李津津
8月12日上午7点50分,笔者来到襄垣县夏店法庭,在会议室门口停了下来,只听见该庭庭长赵秀娟说:“通过推行‘一月结案法’,我们的案件流转快了,质量也比以前也高了,这说明我们突破了这一弱项。”这就是夏店法庭的晨会,每天都在开,每一名干警轮流主持,可以是法律交流,演讲朗读;也可以是分享心得,探讨人生。7月31日,最高法院组织全国人大14名代表视察夏店法庭时,对该庭推行“晨会制度”给予了高度肯定。
一次交流 催生“一月结案法”
在今年4月的一次晨会上,庭长赵秀娟给大家传达完市中级法院院长会议和院党组会精神后说,按照市中院开展的第二个“三一一”工作机制的要求,即:实施“一院一短板提升,一庭一弱项突破,一人一不足改进”。我们今年要突破一弱项,请大家找一下自己的不足,也找一下我庭存在的弱项。经过认真讨论,大家认为应该杜绝“办案推拖的习惯”,加紧案件流转。于是,“一月结案法”应运而生。
该工作方法的主要内容为:受理诉求固定焦点,分步参与注重效率,直指症结不留幻想,注重引导把握公平。受理诉求固定焦点:即在原告起诉时,法官须将其起诉的诉讼请求和理由再次进行询问,进一步明确原告所主张的请求;同时,与被告进行联系,听被告对原告主张的答辩,从而固定争议的焦点。分步参与注重效率:即在问清原告诉求后,对被告联系不上或不予配合的,则迅速立案,转由审理法官进行送达,在送达过程中进行调解。直指症结不留幻想:即在对一些有意混淆视听,绕圈说事,一味以自己的理来搪塞法官的当事人,法官则直接指出其违法之处,不给当事人留有幻想。注重引导把握公平:即对一些案件事实清楚,但当事人生活确实困难,不能及时履行义务或不能一次性履行义务的案件,法官则注重引导权利方,劝其适当让步,以期案结事了,但前提是自愿合法,严格把握公平。截至7月底,该庭所受理的案件有57件均在一个月内办理。
一个案例 读懂亲情和民生
2013年10月的一个星期一早上,该庭的晨会照常举行。法官们正在讨论如何使法庭总结的“故事文化”让当事人和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发挥法制宣传和教育作用。此时一位赡养纠纷案件的老人李某轻轻推开了会议室的门说:不好意思,法官,我上星期交了诉状,不知什么时候能给我办了此案啊。法官耐心地说:你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应诉通知书已经送给你儿子。我们想给你们组织一次调解,不知你同意不同意。李某连说同意。
接着,李某就说起了儿子不孝,说从小如何对待儿子,现在他娘走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身体也有病,不能劳动。原本不想上法庭,可是儿子不但不管他,还不时辱骂他,更主要的是儿子现在还不学好,打麻将喝酒,让他十分伤心。李某说,我不是想让他养活我,就是怕儿子不学好,想让法官教育教育他。法官们这才弄明白李某的真实想法。
随后,法官们开着“便民111”巡回审判车,找到了他儿子。他儿子很是生气,最后钻进地里不理法官。法官在经过多次找其儿子谈话,其儿子终于落下了眼泪,说:“对不起,法官,给你们添麻烦了,是我不对,我以后学好,好好赡养我父亲。”办完此案后,全庭干警深受感动,大家也读懂了民生和亲情。
一年晨会 插上腾飞的翅膀
小史原来是夏店法庭的临时工作人员,在夏店法庭工作了一年多。初到法庭工作时,比较内敛,不爱多言。在第一次晨会上,自我介绍完后,小史脸都红了。在随后的日子里,大家轮流主持晨会,不仅要自己发言,而且还要让大家对自己所提的话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小史犯了愁,于是白天他跟着法官开庭下乡,晚上则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小史第一次和大家分享了一篇励志的文章,大家都进行了讨论,庭长还进行了点评,给了他很大的鼓励。慢慢地他不仅分享文章,而且自己演讲;不仅读报纸上的内容,而且还时不时地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有一次,一对小夫妻闹离婚,小史没等法官来说理,就把双方劝和了。在去年底,市里一学校招聘老师时,小史被高分录取,成为了一名中学的语文老师。回忆起在法庭的日子,小史说:“是晨会制度改变了我,让我不仅敢开口说话,而且让我变得更爱思考了。”
责任编辑:侯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