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日报》:聚警心——把牢“最后一公里”——连民心
聚警心——把牢“最后一公里”——连民心
娄烦县公安局提升基层组织能力创新服务
2月3日上午,娄烦县盖家庄乡榆树掌村便民服务员尹春秀给嫁到外村的京美珍填写好户口迁出证明;当天下午,包片民警张铁旦便出现在迁入地的城关派出所。村民说:“派出所的便民服务带给俺们的可不光是省下几十块的车钱。
娄烦山多沟多,村民出行不便。榆树掌村地处娄烦县西北角,到乡派出所要走10多公里,去县公安局得走30公里,而最偏远的村子距县城有40公里。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娄烦县公安局把牢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从实际出发创新服务:推行便民服务员制度——针对有些村民不会写申请、证明而多跑路的情况,在全县145个村,均选拔培养一名能够长期在村里居住、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办事公道的便民服务员。将各类证明、申请样本整理成册发到各村,便民服务员参照填写后由包片民警收回办理直至办妥送达村民。在各村设置“便民服务电话”,并公布派出所办事大厅联系电话,让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咨询办户办证、政策法规以及维权等方面的问题。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若手续齐全但需要户籍民警或所长审批的,由户籍内勤先行办理,随后在所内自行流转审批;如需到县公安局审批的,由民警代为办理。近10个月以来,各派出所已帮助村民办理各类审批手续近2000件。
以前,大山之中的村民有的遗失了户口资料,甚至长达20年为“黑户”,却不补办,总以为没啥用。现在,申请低保医保需要,享受补贴购置农机需要,买张火车票也需要。对此,各派出所同样代办。盖家庄乡派出所民警多次到这些村民的原户籍所在地方山县、大同市等地,查找原始记录,补录上户,帮他们了却了烦心事,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惠农政策的温暖。
据介绍,多年来娄烦县民警编制一直未调整。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工作何以越做越细,服务何以越来越贴心?他们用探索实践作答:抓党建凝聚警心,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的能力。娄烦县公安局党委将机关全部科室及业务大队合并为6个支部,由6名局党委委员分别兼任机关各支部书记。建立机关各支部与支部书记包联基层派出所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在派出所遇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或其他社会治安矛盾纠纷时,机关支部所属科室在支部书记协调指挥下,迅速支援基层,形成扁平化指挥、快速有效运行的联动模式。近半年来,运用这一模式已处置疑难案件12起,并及时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
把牢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派出所有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收获。去年,娄烦县的刑事案件为95起,基数小且破案率很高。许多民警都有共同的感受:调解纠纷和办案时,说风凉话的少了,帮着劝解的多了;缄口不语的少了,提供线索的多了。在村里,便民服务员普遍受到认可。榆树掌村的便民服务员尹春秀已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天,有3个村民争着要当便民服务员。(樊洪)
注:本文2015年2月7日刊登于《太原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