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城市记忆 市文旅局带您品读老城深处街巷文化
13.11.2020 07:47
本文来源: 太原新闻网
太原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老城深处的街巷,留存着独一无二的文化韵味。12日,市文旅局为您介绍太原老街小巷,一起品读街巷文化,探寻这座城市的古老记忆。
东三道巷—狄梁公街—馒头巷
东三道巷,较好地保留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历史文化街区。一个个院落排列整齐、结构清晰,呈“丰”字形布局,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多数为昔日权贵住所。这里的建筑雕刻精美,墙体多为“夹砌墙”,即墙身是青砖砌筑、里面夹筑土坯。
狄梁公街,原名狄公祠街,因该街有奉祀唐初名相狄仁杰的祠堂,故名。狄梁公街长200米、宽8米,从南到北,红墙映掩、古树森森,省民俗博物馆、文庙、崇善寺等铺陈眼前,静静讲述着岁月沉浮。
馒头巷位于水西门街和西羊市街中间,是太原市最古老街巷之一。据史料记载,馒头巷始建于宋代,曾是清代售卖包子的集市。古代方言称包子为馒头,馒头巷因此得名。
双龙巷—精营东边街—皇华馆
双龙巷,府东街一带最古老小巷,南北倾向,地形隆起,形状如双龙盘旋,故名双龙巷。民国初山西省民政厅长孟元文在此建宅,称之为升官巷。后孟家遭遇祸变,宅子主人在民国十八年将该巷改名为双龙巷,以求家业兴旺。
精营东边街,原是明晋王朱棡的宫城所在地,顺治三年,不幸被一场大火夷为平地。雍正、乾隆年间,朝廷在废墟上建起房舍,用来驻扎“精骑营”。清中叶后,有居民行至此处,建立民宅,因街道位于原晋王府东边,于是市民称之为精营东边街。
皇华馆,不足两百米,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太原人的记忆。清末民初,皇华馆曾是科举时代主考、副主考接待场所。清光绪年间的提督学政,会同督抚主管全省教育、科举考试等事务,其衙门就设在皇华馆。
本文来源: 太原新闻网
13.11.2020 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