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馆开放了 到太原市图书馆感受书香

02.10.2017  08:53

  亮亮堂堂,宽宽敞敞,漂漂亮亮。这是走进市图新馆的第一印象。经过三年多的改扩建,太原市图书馆新馆在10月1日正式对市民开放。"书本"式建筑外部风格、"书院"式的内部开放布局、更加细致的人性化服务,随着新馆的运行,一一呈现在市民的面前。太原市图书馆馆长郭欣萍表示,新馆定位是"千年古城的文化客厅、汾河岸畔的城市书房、市民读者的精神驿站",市图将为读者构筑阅读、交流、创新及联合办公的宜人空间,激发读者阅读、分享、展示的欲望,让图书馆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中式风格高大上地方文献满满的

  太原市图书馆1954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家地市级一级图书馆。60余年间,馆舍4次搬迁扩展。2014年4月,开始对坐落于滨河西路的1.8万平方米的旧馆进行全面改扩建。

  新馆总建筑面积53066㎡,占地55亩,由中国建筑设计院崔愷院士领衔设计,采用扩展、变形的设计手法使包裹在新馆内的旧馆与新馆融为一体。建筑外形风格独特、简洁优雅,犹如书架上互相靠拢的书本,又似沟壑起伏的黄土高坡地貌,寓意《四库全书》的厚重和历史文化的沉积,突出图书排列、层叠的建筑肌理。其风格和体量,与比邻的山西博物院、山西省地质博物馆等文化建筑相协调,形成对话和共鸣。

  内部装饰以崔愷院士提出的“书宅大院,中式风格”为总基调,秉承中国书院和三晋院落风格,用端庄雅致的书架、桌椅和温馨的桌灯,营造出书香四溢的典雅、静谧空间。在图书馆大厅,还有一面巨大的蓝色电子显示屏,上面滚动显示着“图书借阅排行榜”“自助机借还量”“活动预告”“累积借还书量”等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市图馆藏纸质文献140万册(件),其中,普通图书113万册(件),古籍藏量约10万册(善本近1万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全国县以上方志收藏6000余种,在全国省会城市图书馆名列第一。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购买《中华再造善本》及其数据库的图书馆,地方文献达3万册。同时,馆内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等珍贵文献。

  3616个阅读座位365天全开放

  新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人文、人性、人本”的办馆理念,实现了空间全开放、时间全天候、功能智能化、文献多样化。

  太原市图书馆服务人口434万人,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新馆实行全开放服务模式,外借文献开放管理,读者可选择在馆内任何开放区域阅读,阅读完的图书由图书馆员归架。馆内设有社科借阅区、自科借阅区、文学借阅区、报刊借阅区、亲子阅读馆、少儿借阅区、数字阅览区、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工具书阅览区/自修室、保存本阅览区等60个供读者阅读的服务区域。

  全馆阅览座席3616个,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数量300余台。应用无线网络全覆盖,搭建数字图书馆平台,为读者提供文献查询、数字阅览、自助借还等智能便利的服务。馆内普通阅览区开放时间是周二至周五8:30—18:30,周六、周日8:30—20:30。四层的工具书阅览区/自修室、问茶书坊周一至周日8:30—22:00,提供工具书开架阅览、自习服务,举办主题沙龙。五层的地方人文馆、晋版文献馆、中国方志馆、诗词文献馆、建筑文献馆、特色文献馆、港台文献馆周二至周五8:30—12:00、14: 30—18:00,提供专题文献的闭架阅览服务。六层的青主书斋、古籍阅览室周二至周五8:30—12:00、14:30—18:00,提供古籍书目检索服务、影印文献、古籍数字文献阅览服务及古籍文献的展示;提供古籍文献原件及民国文献原件阅览服务。古籍阅览区和七大类专题文献馆,设计成三晋院落建筑风格,别具特色。

  24小时借还书特色服务还不少

  市图新馆还有两项延时服务。一层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年24小时开放,提供自助借还、续借及阅读服务。凭读者证,从馆外专用入口刷卡进入。一层的“阅·时光咖啡”全年延时服务至22时,提供咖啡、茶点服务,举办不同主题的阅读分享沙龙,常年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和新书售卖。

  此外,还有多个创新服务空间,包括国学课堂、亲子故事区和手工区、3D打印及创客交流展示空间、数字体验区、影音鉴赏室、数字影音鉴赏空间、多空间实时共享公开课堂、 O2O英语教学空间、书画创作研究室等。馆内除了常设临时展厅外,在各休闲阅览区域设有专题图书文献展览、展示,举办各种读书会、沙龙、讲座、展览等读者活动。

  太原市图书馆发挥中心图书馆职能,建立了图书馆集群管理平台,初步建成以市图书馆为中心,县(市、区)图书馆为分中心,乡镇(街道)、社区(村)图书馆为基层站点的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网络,并以新馆开放为契机,在全市公共图书馆实施了总分馆制,一证通用,通借通还,数字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实现馆际互借。窗外就是汾河,凭窗远眺,读书真好。本报记者陈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