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新银泰,请你一定要大胆的向前走

01.07.2015  16:15

  联商网特约专栏:昨天,有朋友说“百货业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是内部的商品和经营、模式出了问题,现在大部分的零售企业都在+互联网,这些都不能解决核心问题,技术革新不能救市。”,而今天,我恰恰就是听说,银泰和阿里的合作走到实质阶段,这恰恰是技术和零售的合作,我在此无意评价究竟是谁赚谁亏,我仅仅从一个零售人的角度,畅想下银泰的未来。
  

  一、对两者合作的看法

  总的来看,阿里是一个金融企业,银泰是一个零售企业,两者是很好的互补行为,因为资本离开产业,它什么也不是,产业也是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来成长,两者深度合作,是真的有可能引发可以产生交叉领域火花的“美第奇效应”(注一)。特别是这两者,都是所在领域的佼佼者,那么他们间的火花,也许会擦的更美丽,更持久一些。

  我很早就谈过,中国零售业是存在原罪的,躺着挣钱惯了,自然不太喜欢新的东西,从时间历程看,在近几十年,商业存在两个关键的时间点,分别是1997年商业网点条例废止和2004年零售业向外资开放,大体上,距今已经15年之久,而现在绝大部分的大型商业百货的领导层一般都在50来岁,15年前,他们35岁,正好是业务骨干的黄金年龄,我们可以推断,他们真正形成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候,也就是30岁上下的时候,一个尚没有全面市场经济的商业领域,你能够指望这些人,给我们零售业带来些什么呢?

  我见过所谓的巨型百货集团的董事长,也见过所谓民族服装品牌的叱诧风云的大佬们,不客气的讲,他们身上都是深沉的暮气。而无论是阿里还是银泰,我在他们身上,无论其水平如何,人品如何,但是我都是可以很强烈感受到其自我革新的强烈愿望,零售业,是属于有野心人的,而不应该是一堆老头老太太。

  二、银泰拥抱新思维的路

  我曾经写过数篇文章,来阐述所谓互联网思维,主旨其实是,我不认为思维仅仅是互联网的,而认可由于商品,手段和用户的变化,商业应该是拥抱新思维的,下面,我们历数一下银泰的新思维历程。

  2010年10月,银泰网上线首发了300个品牌。

  2013年6月,银泰通过国俊资本投资菜鸟网络

  2015年5月,银泰开始全盘使用喵街

  2015年6月,银泰召开新银泰转型发布会

  从这几年的历程看,银泰接受新思维,是主动的,不是被动,是真心参与,而不是不得不跟跑,虽然,这些路,无论是银泰网,还是喵街,还是未来的阿里商业,都是可能行不通,甚至是可能失败的,但是,要是站在国内零售业的高度来看,我们可以讲,任何一次失败,都是一次教训,因为前人用血的教训,告诉了大家,此路不通,而路总有一天,会有人劈荆斩棘的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成功的所谓O2O项目的市盈率会是传统项目的几倍,其实哪里是互联网泡沫,而是死的太多了,自然市盈率会高。

  我非常看好接受新思维较快的零售企业,按照所谓互联网企业10000个小时的成熟模式,先行1年的,将获得3000个小时的先发优势,还有融资估值的重资本优势,即使发现新模式晚些,但是整齐的团队和大量的现金,都会使他们能后发先至。

   三、百货业接受新思维的难点和痛点

  (一)看看究竟有多难

  有人说,百货业是不可能真正上网的,原因是两个:

  一是所有的商品,不是百货,而是品牌方的,无论进货还是定价,其实百货都没有发言权,而且所有的商品,都是独立而无标准的,这个标准的建立,比农产品还要难,毕竟农产品还有个萝卜土豆,而Gucci,Prada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萝卜和白菜;

  二是所有的用户,都是冲动消费,而冲动消费这种感情色彩的东西,是无法用机器来衡量的。她可能是喜欢某个品牌的某个款式,喜欢这个款式,不代表喜欢这个品牌,喜欢品牌,也不代表喜欢款式。有钱买爱马仕的,不代表他晚上不能大街上撸串,这个用户维护起来,不能看性别来划标准,不能靠年龄,不能靠收入,不能靠消费力,总之太难太难。

  (二)看看究竟有多痛

  而当我们用新思维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百货业,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百货,无论是萧条的,还是繁荣的,无论这个百货处在何处,他都是有痛点的,也许就是这几个:

  一是百货人,总想知道自己的消费者是谁,他喜欢谁家,他喜欢谁家的哪款商品,谁说百货人就不需要大数据,不过是这个大数据不能满足他的要求而已;

  二是品牌,也是希望在了解自己客户真实需求的同时,也能够知道这个客户在其他相似或战略合作伙伴上的消费情况,这个数据,恐怕还真是只有百货这种平台能够提供;

  三是消费者,她是万分需要能够给自己一个冲动的机会,能有适合自己的新品牌,能有一个熟悉自己的专属“买手”在伺候资金。

   四、死结也许是可解的

  客观上,我也以为,刚才谈到的两个难点造成百货难以形成数据源,而没有有效数据源的形成,这个所谓的零售业上网,不过也仅仅是一个广告的平台,不具有任何的实质上意义,因为他不真正具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新思维可能。

  但我的观点其实是,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业,能否成功,不在于他的难点有多大,而在于他的痛点有多严重,登月难不,只要这个痛点在,无论是嫦娥还是阿波罗,无论是意淫还是实际,我们总会登上去。

  多少年以前,在零售业,当沃尔玛第一次提出啤酒和尿布摆一起的时候,我们其实不刚刚才全面的使用收银枪么?在信息业,当Google的爬虫已经遍布网络的时候,我们其实不也刚刚摆脱查询方便的百科全书么。

  有痛点,有难点那么就是有需求,现在不一定解决,但是肯定能解决。

  五、那么,如何解开死结呢?

  这里,我仅仅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许是展望,也许是胡扯,更不见得行得通,就和当年亚历山大看到格尔迪奥斯绳结一样,有两种方式,也许可解。

  第一是,梳理千头万绪,既然是实体的商品,那么,即使这个sku是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亿,但总规是有限的,有各种不同的风格,但总有大体相近的风格吧?大家可以去baidu搜两个关键词“服装品牌”,“相似风格”,可以看到,许多人,在问,我喜欢哪个品牌,哪里有相似的,这个其实就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这个需求,品牌方不可能满足,但是百货也许可以满足,只要真实的把所有的东西,弄到数据库上就好,全部不行,也许先把鞋弄上来?鞋不行,先弄女鞋?女鞋也不行,先弄靴子?一点点来,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现在银泰有钱了,有阿里的技术团队了,这件事,不妨试试。想方设法把印象识别在标准里边,也就是讲,如何在系统上,把prada和gucci的设计风格来区分。

  第二是,不妨学亚历山大,干脆一刀上去,两个难点,太难了,老子不玩了,我不解了,我一刀给你砍了好不?单品管理实现不了,用户也许无法定级,但是,我总能利用新思维,给服务优化吧?天天捧个手机上网的,她的消费心理能和天天提个手提袋买菜的相同么?我可以喜欢Gucci的包,但喜欢Max的大衣,但不妨碍,我喜欢这两个东西的心态是相通的,有的消费者,喜欢接近服务,有的消费者,喜欢你远远的跟随,我们本来无法让每个消费者在脑门上写个条,但iBeacon和近场通讯技术的发展,这个还真不一定不能实现。银泰要是从这上面出刀,也是一个思路是不?用服务的标准化,来替代商品和消费者的标准化。

  最后,我仅仅引用一句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注一:“美第奇效应”,源于15世纪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及其在文艺复兴时期突发的创造活动。指当思想立足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文化的交叉点上,你可以将现有的各种概念联系在一起,组成大量不同凡响的新想法。
  (联商网特约专栏作者airh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