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县第五届“一村一品”展交会拓宽农民致富空间

20.10.2015  17:23

展示大成果 推动大交流 树立大品牌

参展商品达15000余种;签订11个项目,总金额21.22亿元

10月14日,历时5天,布展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参展商品达15000余种的新绛县第五届“一村一品”展示交流会圆满结束。展交会上,在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也成为了该县招商引资、合作共赢的一个重要平台,来自太原、兰州、晋中等地的企业与该县的相关企业签订了11个项目合同,总金额21.22亿元。

此次签订的11个项目主要有蔬菜购销、种苗基地、光伏发电等。其中,包括山西物产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和运城市驻新绛县煤化园办事处签约的投资5.3亿元的丙二酸项目,山西七品商贸有限公司和新绛县鑫润种植专业合作社签约的年交易额400万元的蔬菜购销协议,兰州新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绛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签约的总投资额6.5亿元的50兆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等。对该县经济实现转型发展极具意义。

据了解,此次展交会是新绛县一村一品及特色产业的一次集中亮相。一是特色产品搭桥。3000多个展位1万多农民参展,5天的展交会迎来了20多万群众观展,现场交易总额近1.5亿元,民间意向签约近2亿元;二是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现代农业高峰论坛不间断地举办,让农民群众享受一次难得的科技“大餐”;三是为新绛县现代工业发展提供了一次“参谋会”。来自山西大学生命科学院、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的专家教授就各自领域的科研项目进行现场推介,与会的教授专家共推介项目30余项,对园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细化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衔接、融合,打造“循环、生态、高效、节能”的高科技煤化工集聚区将产生里程碑式的影响;四是为群众提供了一次文化盛宴。展交会期间,该县宣传文化部门,为参会的外宾和群众提供了10余场各具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其中该县的“幸福新绛欢乐行”精品演出、第三届绛州鼓乐大赛等让外地参会的宾客感受到新绛当地文化的魅力。 (李宁波杨英杰 吕慧琴)

展出自我 展“”腾飞——新绛县第五届“一村一品”展示交流会侧记

12个展区,6万平方米主展馆,3000多个展位,15000余种参展产品……无论是四处赶场看展的观众,还是摆摊吆喝的从业者,都感叹第五届新绛县“一村一品”交流会的庞大、热闹,让人无所适从又无比兴奋。

10月10日,是新绛县第五届“一村一品”展示交流会第一天,来自周边县市、乡镇的群众逮住机会来这里观看新绛县的“一村一品”成果和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和产品。

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是展交会的主角。瞧,一幅幅农民增收的喜人画面映入眼帘:水果组成了一个大转盘,杂粮装扮成了展翅欲飞的花蝴蝶,小蘑菇拼成了巨型大蘑菇,红辣椒垒成了大柱子,绿意荡漾的莲池中涌动着红色的小金鱼……

在秋日的阳光下,新绛县各乡镇选送的蔬菜、面粉、小杂粮、柿子醋、生熟肉类等农副产品纷纷亮相,为当地农民带来丰厚的收入。在现代农业蔬菜文化园展区里,绿油油的无土栽培的蔬菜,展示科技的贡献,展示增收致富的喜悦心情。

推着婴儿车的父母,被子女搀扶的老人,相约而至的年轻人,纷纷在展馆外杂粮堆成的五谷丰登造型旁、展馆内水果摆成的各式造型边、蔬菜装饰成的大花球下,还有农户制作的创意品小摊前留影。上万种展品依次罗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更有台湾的晶釉大师带来的晶釉作品,美轮美奂,让人眼界大开,也为交流会带来艺术气息。

凝聚融合发展未来”是本届交流会的关键词。10个乡镇展区,展示的都是每个村子的主导产业,万安的钻石、水西的家具、西庄的石雕等专业村,充分展示了新绛县“水旱码头”“七十二行城”的特点。从无土栽培的蔬菜到价值不菲的钻石加工、从科技味十足的儿童防走失手表到古色古香的红木家具,商户们到处都在“拼实力”,哪里都在“比技术”。

走进龙兴镇的参展区,古洋结合、中西结合的参展区大门别具一格,气势恢宏,标志着龙兴镇在全县“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展区中间的影壁上刻着弟子规,无不显示着这是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的家乡。展区里面,东木赞村富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精品蔬菜,还有店头云雕、青铜器和乐义砖雕、彩陶等特色文化产品吸引了众多眼球。已经连续参展5届的龙兴镇副镇长杨育伟告诉记者,参加展销会不仅可以帮助打开销路,最主要的是可以带动产业转型,加大产业规模,带动村民致富。

个体农户也是交流会的一大特色,在三泉镇的展区,大大小小30多种手工制作的鼓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已经做了20多年鼓的潘顺义,是手工做鼓的第三代传人,因为工序繁琐,每年只能做500个左右。目前,运城地区只剩下他一家在做。第四次参加展销会的潘氏鼓业,已经尝到不少甜头,不仅增加了周边客户,连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客户也越来越多。

在蔬菜展区,挤进来一大拨人。他们这问问,那摸摸,看的那叫一个仔细,不时还啧啧赞叹,原来是闻喜县口福蔬菜专业合作社的150名社员来参观学习的。负责人王作新告诉记者,交流会让他们大饱眼福、大开眼界,也增强了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这次他们也展出了20多个蔬菜新品种,每天展台前都有菜农询问商洽谈事宜。“交流会这个平台特别好,不仅能招来客商,还可以参观交流学习,使我们找到了差距和不足。回去后我们好好干,争取明年交流会再来。

在文化展区内,一些台湾展商带来了自己的“压箱宝”——结晶釉作品。一件件精美的结晶釉作品,釉流飞瀑、面亮如镜。结晶釉陶瓷是在1300度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可通过人为的方法,来合理控制晶花的分布。形状有星形、针状或花叶形等等,新颖的自然晶花,及其外观的多种多样、色彩的缤纷,让人拍手称奇。

剪纸、面塑等传统文化的展示也获得观众鼓掌称赞,新绛县的省级“非遗”面塑传承人王文华,已经80岁高龄,依然眼明手巧现场给大家做面塑,“八仙庆寿”“国庆阅兵”“龙凤呈祥”等面塑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在展馆里找到了惊喜。小朋友们在游乐托管区一玩就是半天,一位来自太原的退休干部连续在这里逛了整整一天都没有逛够,手里拿着各种资料和宣传品,不顾腿脚已有些酸痛,兴致盎然地带着记者去他认为值得一逛的展区看看。

展会还在延续,精彩还将上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为期五天的一村一品展示交流会,必将推动运城市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新绛,这个农业大县正在朝着农业强县的目标不断迈进。记者 王 荔

让“豆腐块”成为“金疙瘩”——新绛县以土地流转为契机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

我们实施公司加农户的经营体制,采取直销方式,直接把蔬菜销售到城镇居民小区。”9月23日上午,新绛县孝陵村七品蔬菜直销公司生产基地,公司总经理吕建成向前来观摩的干部群众介绍道。七品蔬菜公司是该县引进的蔬菜生产销售企业,该公司在孝陵村建设了150亩生产基地。这也是该县以生产组织形式的企业化推动规模经营,拉动“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发展的缩影。

一村一品”是新绛农村经济的特色。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该县以农村土地流转为重点,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经济的升级版。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了1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5.5%,占全县耕地承包户的42.6%。全县220个村,村村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5万余亩,果品种植近10万亩,药材种植6万亩。蔬菜年产销量达14.2亿公斤,年产值达16.8亿元,被列为全省首批“一县一业”蔬菜基地县。资金扶持升级:信贷奖补双激励

我一下要改造9个大棚,最少也得18万元的投入,一下又出不起。”前不久,泉掌镇永兴村村民李永杰说起创业的困难。

李永杰的话可以说代表一个普遍现象。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资金投入是第一个“瓶颈”。那么,对于李永杰来说,他是如何从信用社取得9万元贷款的呢?“说起来很难,办起来很容易。”李永杰如是说。

为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新绛县首先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制,出台了《新绛县关于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办法》,县财政配套了奖补资金,对受让方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0亩(含300亩)以上,期限在10年以上(含10年)用于发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农业等,每个一次性奖补一万元。对出让方土地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按照每亩50元的标准进行一次性奖补。

在此基础上,新绛县成立了金融贷款担保公司和农村产权收储中心。金融贷款担保公司由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共同组建股份制担保公司,采取“事业化管理、企事业化运作”,政府出资按比例分红,但不参与经营;对于担保风险,政府按出资比例的双倍承担风险。

截至目前,已在全县10个乡镇累计发放土地流转贷款3257万元,惠及农户359户,涉及土地9430亩。规模经营升级:土地确权促流转

新一轮土地流转的目标,是打造该县“一村一品”产业的“升级版”。新绛县委、县政府为此提出,在试点乡镇,必须建立新的设施农业基地,体现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优势。

土地流转工作的第一步,是土地确权登记。全县已完成了3个乡镇9个村庄22000余亩土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并初显成效。一是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二是促进了设施农业升级;三是促进了土地效益提高和农民增收;四是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五是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吸引社会资金6000余万元发展设施农业。

目前,新绛县新一轮土地流转正由试点转向全县,这必将为该县以“一村一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一次“脱胎换骨”的革命,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王 荔 李宏学

”“”双收惠民生——新绛县前四届“一村一品”展交会回顾

自2011年起,新绛县在全省首开先河,按照“一村一品、品味新绛,一县一业、业惠民生”的主题,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一村一品”展示交流会。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绛发展成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受益,彰显了展交会主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前四届展交会期间,新绛县共签约意向项目47个,总投资规模达76亿元。截至目前,投资10亿元的香港中华煤气集团甲醇制油等项目已落地,投资3.8亿元的年产20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项目、投资12亿元的晋南农产品物流园等项目已开工,其余各种农业购销项目全部完成。新绛县的“一村一品”已成山西乃至全国的一个靓丽品牌,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引擎。品牌效应不断凸显

通过连续举办四届“一村一品”展示交流会,新绛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中国果菜十强县、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等。

其中,“绛州绿”品牌被评为山西省同类产品中唯一的著名商标。三泉家具加工批发市场、北张石雕园、万安钻石加工园等10个农民创业园也已经初步见效。在农民创业园的带动下,新绛县的云雕漆器、石雕石材、家具生产、钻石加工、机械加工、塑制生产等传统行业得到恢复发展,从业人员达到5万余人,年产值达30亿元。

同时,新绛县紧紧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独特的文化商品制造基地。全县文化产品生产企业达到10余家,各类经营户超过1000家,从业人员达到10000余人,以文化旅游、鼓乐演艺和民间工艺品加工为主的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绛转型跨越发展的新亮点。惠民力度不断增大

每天销售上千斤的小杂粮、上百份种子,500个布老虎……在展交会期间,现场交易近3.5亿元,一些特色产品、特色工艺、特色饮食让农民赚得盆满钵满,兴奋十足。像三泉家具园、北张石雕园参与农户,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在展交会的带动下,新绛县农民纯收入由2010年的5258元增长到2014年的8860元,净增3602元,增长幅度高达68%,预计今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将突破1万元。并通过产销对接,该县的优质蔬菜进入了美特好、福瑞特、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其中“绛州绿”品牌被评为全省著名商标,品牌价值超过5000万元,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直接进入港澳及俄罗斯市场,供港蔬菜检验合格率达到99%。产业规模不断升级

在连续举办“一村一品”展示交流会的过程中,新绛县的名优特产、传承技艺、悠久文化得到集中展示,特别是具有浓郁新绛特色的农副产品大放异彩。由于销量的增加,一些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向规模化扩大,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以及具有典型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产品,更具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更有市场竞争力。

在展交会期间,新绛县邀请了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和部分台湾客商参展,进一步拓展了双方交流合作的空间。各乡镇的主攻产业、各村庄的特色产业以及全县的传统产业优势得到彰显,集聚了发展要素,优化了发展环境,促进了产业错位发展、集群发展、快速发展。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1万亩,产销量达到14.2亿公斤,产值突破16.8亿元,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省设施蔬菜第一大县。王 荔

科技讲座润心扉——新绛“一村一品”农展馆科技讲座小记

10月12日,在新绛县举办的“—村—品”的展交会上,穿过人声鼎沸、人头攒动的人流,来到农业展馆农业技术培训区,只见黑鸦鸦的人群坐了一片,与外面人声鼎沸相比,这里要宁静了许多。

只见台上的科技人员在讲着技术知识,台下的人在认真听讲,有的还作着记录。与过去讲技术不同的是,技术人员不是满堂灌注,他们一边讲,下面一边提问,边讲边答,互动,气氛比过去轻松,活跃了许多。讲台上,技术人员在讲油桃的生长技术,这时一位叫马福雷的农民突然站起来,打断技术员的话,有礼貌地说:“老师,请问一下,什么时候整枝结果多?”这话一下问到其他果农的心坎上,引起一阵掌声。接着,技术人员从几个方面进行回答,又获得果农的称赞。果农说:“不听不知道,一听全明了。

正听得入迷,突然—阵掌声又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只见蔬菜讲座的论坛那边,有菜农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生产无公害蔬菜?这个问题是居民担忧的也是菜农要加强的。技术人员用高新技术进行一一解答,菜农说:“过去我们只知多产菜,上化肥、打农药,没有在无公害上作文章,这堂课一听,我们心里亮堂了。

这堂课听了两个多小时,笔者被农民的求知欲望深深的感染了,走出农展馆培训区,看到晴朗的天空,我想,明年又是农民的艳阳天。(卫世新)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接受审查调查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涉嫌严重违纪Sxgov.Cn
方方面面全覆盖 山西为跨境电商送出7个大礼包
凡在山西示范区注册、纳税,注册地址在太原综保区,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