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新春赶庙会 过个热闹年

22.02.2018  07:21

图为太原庙会舞狮表演。孙达佳摄

  春节逛庙会,成了不少龙城百姓过年的必选项目。正月初二,循着浓浓的年味,记者来到2018年太原庙会现场,感受传统节庆氛围。

  远远地,就看到太原动物园北门矗立着一座“瑞狗送福”巨型花灯,可爱的狗狗造型花灯令众多游客驻足拍照。庙会现场,仿佛是灯笼的海洋。人们穿行在由3999盏红灯笼组成的灯廊,脸上、身上都是红彤彤的。有孩童坐在父亲的肩上,伸着小手摸头顶的红灯笼,母亲则在一旁记录下这一美好的瞬间。再往前走,就是“灯笼街”,各色花灯环绕四周。市民李先生停下脚步,仔细端详起设计精美的造型花灯。他说:“眼前的一切让我想起了儿时自制花灯,母亲曾用浆糊、纸张、铁丝为我糊过一个花灯,那次带着花灯去上学的喜悦心情,我至今难忘。

  庙会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也带来了难得的传统文化体验。徐沟背棍是庙会不可缺少的节目。表演队伍里,58岁的董小红已是第九个年头来参演了。董师傅踩着欢快的节拍,背棍上的女孩子轻盈地甩着水袖。通常情况下,一曲表演下来需10多分钟,庙会期间上午表演三场、下午表演三场,董师傅需要支撑40公斤的重量。董师傅直言,随着年龄增大,自己也会感到疲惫,但始终乐在其中。董师傅背棍上表演的小姑娘叫赵文静,却是地地道道的“老演员”了。小姑娘从2岁半起开始表演,今年7岁。爷爷正拿着水杯陪在一旁,边走边说:“我是个背棍爱好者,年轻的时候到处表演。徐沟背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如今村子里愿意学习背棍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我年龄大了,所以从小培养孙女表演,希望将这项艺术代代传承下去。这是长久以来民间艺人不懈努力才形成的传统民俗文化,可不能丢啊!

  往前走,是社火表演队伍。点着大痣的媒婆抽着烟斗,扭着腰过来了。还有大头娃娃,摇晃着脑袋,把小观众逗得哈哈大笑。82岁的原奶奶看着社火表演,高兴地合不拢嘴。原奶奶的女儿说:“人老了就喜欢热闹。我们儿女每年春节都带老母亲来逛庙会,感受小时候在老家时才有的年味。

  忻州王氏龙狮队表演的舞狮,把庙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了一年多舞狮的小刘,今年随队伍前来参演。23岁的年龄,正是表演舞狮的黄金年龄。小刘表演的是“狮头”,他举着表演道具,与表演“狮身”的演员默契配合,灵活地在梅花墩上舞动。“狮子”时而怒目瞪眼,时而憨态可掬。大伙儿正看着,“狮子”突然冲到人群里与大伙儿互动,引得观众拍手叫好。趁着休息间隙,小刘说:“学习的一年多时间里,摸爬滚打,不断练习,也曾摔得皮肤淤青,但看到庙会上热情的人们,就觉得苦点累点都值得。

  庙会现场,龙凤鼓乐团30人组成的队伍敲起了威风锣鼓。徐师傅说:“我们每年过年都有演出,不能陪家人过年。为更多的人带来欢乐,我们也收获了欢乐。”随着喜庆的鼓点,不少群众欢快地拍手舞动,久久不愿离去。孙达佳

这个年咱就在山西过!盘点11地市春节精彩活动
    黄河新闻网讯: 盼望着,盼望着,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