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太原确定创新转型新战略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四条途径,国务院出台了支持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42号文件,为全省创新转型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刚刚闭幕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太原确定了创新转型的新战略--
到2020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
太原,五千年文明史,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唐风流光,晋韵溢彩。太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建设的20个百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之一。吴盐胜雪,并刀如水。太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工商业中心,新中国最早建成的工业中心。"一五"时期,太原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近年来,太原努力调整产业结构,非煤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断增大。
军民融合发展 打造千亿集群历史沿革
国家“一五”时期建设的156个重大项目中,落户太原的,半数以上是军工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太原是国家国防军工产业布局的重要城市,形成多个军民融合产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品制造方面优势明显。
发展战略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全市域打造军民融合创新基地、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打造“太原模式”。
有综改示范区、不锈钢园区的强大支撑,有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有军工企业的强大阵容,优惠的条件、优质的服务、高效的机制……太原必能突破阻碍“军转民”“民参军”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出军民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新路径,打造出一个军民融合千亿产业集群。
推进工业强市 擦亮金字招牌历史沿革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一五”时期,国家布局11项重大工业项目,太原曾经位居全国十大城市。
工业发展的历史基础,资源禀赋的独特优势,人才积累的结构体系,都决定着太原工业经济振兴是立市之基、富市之道、强市之本。
新世纪以来,我市与先进省会城市的差距不断拉大,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项目、好项目不多。
发展战略
只有旗帜鲜明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提高主导产业发展质量,太原经济发展才有更强大的根基。
做大做强存量,对标世界一流,用最先进的装备、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环保、最先进的管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增量,打造高端智能手机制造、数据信息、新材料、不锈钢深加工、先进制造等产业集群。
重塑竞争新优势,擦亮金字招牌,太原的回答掷地有声。
创新驱动 重塑产业辉煌历史沿革
作为老工业基地,煤焦冶电等传统支柱产业给太原带来荣光。
“黄金十年”过后,“煤老大”风光不再,太原工业增速一度大幅下滑。“煤老大”们只有放下身段,摆脱资源依赖,强化创新驱动,果断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引领转型,才能成为能源革命时代的产业“排头兵”。
发展战略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必须瞄准产业前沿,加大研发力度,突破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这方面,太钢、太锅作出了很好的示范。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下大决心、下大血本大力支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继续加大与中科院、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中科院煤化所、中关村等大学、科研院所、创新基地的深度合作。如此,科技引领,产业兴市的目标才会早日实现。
汇聚天下英才 激发创新涌流人才现状
人才是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只有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供人才创业舞台,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市设立的院士工作站已达54家,引进院士65名、院士团队专家280名,签订合作项目200多个,重才爱才用才的环境逐步形成,饱学之才、实干之才、创新之才不断涌现。
太原,已成为各类人才争相汇聚、创业激情充分涌流、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的一方热土。
发展战略
有才就到太原来。近日市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太原创业发展,提供预约办证、加急办证、代办证件等“绿色通道”服务;在科研经费、生活费、奖励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围绕城市市场 振兴美丽乡村城乡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太原乡村与城市同步发展。城中村改造成城区,偏远乡村搭上城市发展的快车,几年一变样。
发展战略
进入新时代,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太原农村迎来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乡村振兴,必须走城乡融合之路。我市蔬果肉蛋奶需大量从外地调入,蔬菜总量有余但季节性矛盾突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省城大市场大资源,做优做精都市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省城的村民们来说,就是一张张正在向他们招手的订单。
青龙古镇的成功,为乡村振兴拓展了新路。以文化、旅游、康养、科技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涌现。中环路建成通车后,一批偏远落后的乡村纳入城区的怀抱。东、西山造林绿化提档升级,为村民创造一座座金山银山。
城市修补强 市生态修复惠民美丽龙城
火红的灯笼,闪亮的灯带,把迎泽大街装扮得流光溢彩。曾经,迎泽大街的宽度在全国仅次于北京长安街,被誉为“中国第二街”。而今,这条城市中轴线正在续写新的传奇——向东,下穿太原火车站加速东延;向西,延伸到西山脚下不断拉大城市框架。
这个冬季,“煤都”太原告别延续数千年采暖烧煤历史,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原来沟壑纵横的东西山,变成20余个城郊森林公园,黑臭水体随着“八河治理”主体完工基本消除。生态修复,一幅山、水、城、林、人和谐共融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发展战略
修复短板,太原城市功能更加强大。地铁建设、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城市游园、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太原人的自豪感和归宿感爆棚了。
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城市双修”战略,目标只有一个——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