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通提升城市文明
行人、车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序通行。
城市交通环境直接体现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十三五"期间,特别是文明交通综合治理行动开展以来的这3年,我市在小街巷治理、交通秩序管理、交通法规完善、市民安全守法意识等方面都悄然发生着变化。相信,这些改变,大家都有切身感受。
街巷治理有成效
12月18日早7时,家住兴华南小区的崔先生准时出门,十分顺利地把车开出了小区。两三年前,崔先生每天至少要提前十几分钟出门,为的就是把车“腾出”小区,而每天下班回家后,如何把车停放到合适位置,更令他头疼。
兴华南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有居民1.1万余户、3.4万余人,日常停车多达2500余辆。因小区修建年代较早,设计之初未考虑停车问题,而小区内虽然小街巷较多,但最宽的也不过9米,且这些小街巷属内部道路,全部是双向通行,所以有居民把车停在路边后,就无法错车了,上下班高峰经常拥堵。
另外,小区里还有一所高中、一所小学、两所幼儿园,接送孩子的车辆扎堆,也加剧了拥堵。小区永乐北街上没有斑马线,行人穿行马路,人车混行严重,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最多时,因停车纠纷或发生磕碰事故,一天内报警的有十多起。
根本的改变,发生在文明交通综合治理行动开始后。在万柏林区委区政府全力支持下,交警万柏林一大队与当地街道、社区、兴华小区派出所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判兴华南小区的交通情况。经多次讨论,大家商定了设置单行、施划路内车位、增设禁停黄线等一系列整治措施,片区交通秩序在两个月内得到根本转变。
像兴华南小区这样的例子,在文明交通综合治理行动中还有很多。我市经过三年四批次治理,累计投入近5亿元,完成了全市901条小街巷的综合治理,并打造了新屯巷、金刚里、汇丰、桃园等25个示范片区,实现了主城区背街小巷交通环境质的飞跃。
交通管理更精细
家住柳溪街附近的薛女士,每天中午要给孩子做饭,中午时间紧,找不到车位很着急,她以前只好把车停在路边。文明交通综合治理中,交警施划了限时停车位,薛女士便不再随意停车了。她说:“限时车位,不但可以在夜间停车,中午12时至下午3时也可以停放,虽然车位还是比较紧张,但稍微等等总能找到停车位,大家也都愿意规规矩矩停车。”
文明交通综合治理之前,李先生最发愁的就是开车送孩子上学。李先生的孩子在雷峰小学就读,学校位于漪汾桥东府西街路南,早晚高峰车流量很大,接送孩子的车经常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文明交通综合治理中,交警细致规划,设置了临时停车带,供家长在规定时间内临时停放车辆,校园周边通行秩序得到极大改善。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批共55个中小学幼儿园周边设置了临时停车带,在方便家长接送孩子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
文明交通综合治理行动中,我市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管理手段也越来越精细,信号灯配时调整、车道配置调整、增加可变车道、设置二次过街路口、增加绿波协调路段、设置限时公交道等等,最大限度挖掘了道路通行潜能,让大家的出行更加便捷。
与此同时,《太原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太原市交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法规的出台,使我市交通治理有了更多更具体的标准,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明出行成新风
文明交通综合治理前,市民王大爷过马路“很任性”,只要看到车少,不管是红灯绿灯,都会横穿马路。为此,王大爷曾受过处罚,有一次还差点儿被车碰到,但都没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
王大爷的改变,始自一次因闯红灯被人脸识别系统抓拍,不但被老伙计们揶揄了好一阵子,还被刚刚上幼儿园的孙子“教育”了一番。如今的王大爷,不仅自己文明出行,看到有闯红灯的人,还总要劝上几句。
这种改变,不仅仅发生在王大爷身上。随着文明交通综合治理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潜移默化间改掉了闯红灯的习惯。12月20日上午,记者在迎泽大街沿线各路口进行观察。作为严管示范街,迎泽大街及周边街道路口秩序非常好,在1个多小时里,记者只看到两名试图闯红灯的行人,但都被交警及时制止,而骑车人在等候红灯时,也都整整齐齐停在停车线之后。
不仅是大的示范路口,在一些没有交警值守的小路口,大部分行人也能耐心等候绿灯。12月21日上午9时至9时30分,记者在九丰路兴华北街口观察,这个路口过往车辆行人不多,有时红灯还没亮起,车辆便已通行完,但依然有七成以上的行人能耐心等候。
文明交通带给我们更重要的是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和出行素质的提高。依托“四警联勤”机制,我市以200个严管示范路口和主次干道为重点整治区域,持续加大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力度,并严查严管车窗抛物、翻越护栏、行人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同时,我市还搭建完成并上线运行市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行警保联勤、学员体验式教学、志愿者服务等模式,营造了浓厚的文明交通氛围,使交通参与者的文明出行意识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