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博会东风促文化产业在“非煤”领域大放异彩
煤炭资源,对山西经济发展来说,是基石也是依靠。
文化资源,对山西经济发展而言,是转型也是新机。
走出“一煤独大”的困局,做好煤和非煤两篇大文章是我省目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经济工作重点。
即将于金秋九月举行的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会,众多文化企业正在积极筹备参与,借文博会东风,让自身企业有所收获,不仅仅是各参展企业的希望,更是我省在做好“非煤”这篇文章中文化产业大放异彩的一次集中亮相和发展契机。
首届文博会签约735亿元大单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持续升温
在憧憬第二届文博会之余,人们应该还会记得两年前那个火热的夏天,首届山西文博会举行时的盛况。
签约项目161个,签约金额735亿元。展会现场成交额突破5000万元,达成合作意向突破30亿元……首届山西文博会为期五天,参与人员达20万人次,使它成为一场文化的狂欢,一次“文化嘉年华”。
在签约项目中包括中科云媒项目、永乐丝语项目等10个省属重点项目,平型关军事文化园等11地市的重点项目。覆盖省、市、县三级,涵盖文化产业主要领域,特别是突出创意、整合资源、挖掘市场潜力的项目,与旅游、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项目占很大比重,集中反映了我省文化产业科学发展、集约发展、规模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签约项目对我省文化产业的提档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展会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科技相交融,一万多种展品琳琅满目,精彩绚丽。既有我国民间传统的剪纸、陶艺、绣品、漆器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日本、韩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文化产品;既有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以及十大名窑的精品展示,还有来自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工艺精品;既有传统传媒技术的展示,还有现代传媒科技、动漫制作和一大批改变百姓生活的高科技文化产品的互动体验,特别是3D打印、4D影院等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深受观众的喜爱。
文博会不仅丰富了山西人的视觉听觉,而且增强了山西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很多观众表示,欣赏完琳琅满目的山西文化产品,自豪感油然而生。参展企业也通过这次展示总结经验和教训,借鉴其他企业的运营模式,开始新的创新,谋求新的发展。一些引资成功的企业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着手项目运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体制改革优势升级六大文化集团蓄势待发
十八大以来,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文化体制改革逐渐向纵深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在首届文博会上,位于中心区域的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广电网络集团、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山西影视集团、山西演艺集团都受到了参观者的青睐,科技助阵、智慧生活;载歌载舞、美轮美奂,山西工美推出的“晋”字号手工技艺产品在首届文博会上也一炮而红。我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产生的效应初显。
备战第二届文博会,省属六大文化企业集团乘着体制改革的东风,再度集结出发。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将推出晋版精品出版物集群;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将展示这两年来全媒体融合、谋新求变的全新产业链;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全面布局多元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山西影视集团将展现近年来我省在影视剧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并探索“互联网+影视”的新模式;山西演艺集团将展示近年来精品剧目片段及在延伸产业链发展上的新尝试;山西工美集团则要在近5000平方米的场地上为观众推出20场华丽的专题展览。
箭在弦上,金秋九月,蓄势待发,万众瞩目。除了省属六大文化集团,全省11个地市都在准备自己最具消费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化产品,期待在第二届文博会上精彩亮相,各级各类文化企业都在积极备战第二届文博会,从目前企业的参展名单来看,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业态的文化产业交相辉映,双翼齐飞。
钟灵毓秀的三晋大地,底蕴深厚的文化力量正在凸显,文博会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欣赏与交流的大会,更是文化产业做成山西第一非煤产业的大平台、大动力。(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