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价值要在开发中体现
这次媒体采风活动,十天时间,行走晋城、临汾、运城三市的七县(市),参观了二十多处名胜古迹和文物遗址。很多省外的记者都是第一次领略到如此优秀的山西风光、山西文化,更何况其中有些地方并未完全对公众开放,也未彻底市场开发,保留着文化遗存的原始风貌,让大家大为赞叹,同时大家也不免有些担忧,市场开发难免损害文化的原初性,如果让文化价值大打折扣,岂非得不偿失。
这样的争论从一开始就有,且会一直持续下去。过去一些文化遗存开发中的恶劣事件,也为这种争论和质疑提供着论据,所以在社会舆论中,有了这样的争论和质疑。但正因为如此,文化的开发中,相关人员才会注意让商业不凌驾于文化之上,不让文化充满铜臭味道。从长远看,对文化有好处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文化价值的实现在于传播,而市场开发本质上就是一种传播,且是最有效的一种传播途径和形式。若没有这种开发,文化价值实际上也难以实现,绕口点儿说,就文化遗存而言,能够实现的价值才是有价值的价值。就比如说,深山中的一块摩崖石刻,从哲学的层面上讲,当然可以说,无论有没有人看,它的文化价值总是存在的,但现实地说,若无人参观,无人临摹,谁也不知道它的存在,那它的价值如何实现?而通过有效的市场开发,这块摩崖石刻通过多种形式走到公众中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悉,那么它的文化价值才会得到最大化的实现。自然,在开发过程中,例如拓片,会对摩崖石刻有些伤害,然而这是一个怎样做而不是应该不应该做的问题。
还有一个很主流的论点,市场开发是奔着利益去的,功利性太强,而文化的价值往往是非功利的,看重的是由此产生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两者的出发点有根本的不同,用俗话讲就是“不是一股道上跑的车”,两者之间的矛盾怎么调和?实际上这个论点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还拿车做比喻的话,经济利益价值和社会意义价值是车的两个轮子,偏向哪一边,都可能导致车子跑不稳、跑不远。对于一个具体的文化遗存,可能更应该考虑的是,它是否合适放到市场上。正如我们所知,有很多文化遗存,缺少市场开发的可行性,或者还不到时机,强行开发只会令文化价值和经济利益双方面受损。而那些具备市场开发前景的文化遗存,只有在市场中,才能获得广阔的传播空间。
5月20日晚间,运城市举行文化旅游推介会暨招商引资签约仪式。就在当晚,16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135.18亿元。这些项目中,一些早就被市场认可的文化遗存获得了提升的机会,如运城市盐湖区关公文化体验园获得了山西君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30亿元的投资,如永济市普救寺、五老峰、鹳雀楼、开元大铁牛得到华山旅游集团5亿元投资,将整体整合,而另外一些稍显陌生的文化遗存,在得到投资后,相信也会在市场中创出品牌,从而帮助文化价值得到更广泛传播。比如新绛县得到山西会馆餐饮文化有限公司15亿投资,兴建弟子规国学文化园,临猗县得到江苏富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3亿元投资,推进临晋元代县衙建设项目等等。每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难道不是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实现?
双赢,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