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化沃土 长治扛“曲艺”文化大旗提城市品位

06.09.2016  06:36

8月26日,随着中国曲艺艺术团“送欢笑到基层”在长治潞州剧院落幕,历时4天的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也在长治圆满结束。这是长治作为全国首个“中国曲艺名城”第四次承办该项赛事。来自全国的300多名曲艺演员,33个节目,6场精彩比赛“搅动”了漳泽湖曾经平静的水面,提升着城市文化品位。

就在本次比赛结束的第二天,由长治市学习型城市建设领导组承办的上党文化大讲堂第44讲开讲。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团长王汝刚,在长治市图书馆与众多长治人分享了《美好生活离不开笑——漫谈曲艺艺术》。这个南派笑星,滑稽剧界的领军人物认为,笑不分南北,北方的长治同样是块能够诞生幽默、诞生欢笑,诞生感动与正能量的肥沃土壤。

其实,早在2015年长治成为全国首个“中国曲艺名城”前,曲艺的浪潮就在这块传承了千年的土地上激荡澎湃。潞安大鼓、襄垣鼓书、沁州三弦等30多个曲种,共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以曲艺之名,全市200多支八音会、说唱团等民间演出团体,活跃在田间地头、婚丧嫁娶、逢集庙会,既是土壤的滋生,也是民间的传承。

从2008年至今,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一次中部六省曲艺大赛的承办,以及数十个国家级曲艺奖项,让“曲艺已是长治文化符号!”成为官方与民间的共识。终于,长治扛起了“曲艺”这杆文化大旗,申办全国赛事、举办地方研讨、邀请曲艺名人、复活传统表演……各种曲艺文化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引发外界关注。

长治,从“梨园始祖”李隆基任“潞州别驾”创“梨园教坊”伊始的“街头巷尾笙和歌”,到走出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赵树理,一个山西曲艺的龙头,中国曲艺的重镇,在很多年里,却一直缺席于当下中国曲艺和戏剧风生水起的热潮之中。

就在去年八月,长治成为首个“中国曲艺名城”后,在这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拉开了曲艺复兴的帷幕,周末大剧院、曲艺专场晚会、曲艺惠民演出周……层出不穷,全省首家曲艺馆——烨飞轩喜乐会馆里,华灯初上便人气爆棚。8月27日,从长治走出的著名女作家葛水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喊·山》,在长治潞安、潞州两大剧场里,与全国同步上映。荣膺曲艺名城一周年之际,这里吸纳了社会建议,增添了杂技、连台戏、歌舞剧等形式,为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呈现真正属于老百姓的文化演出。(记者李家鸣)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