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工具”

08.05.2015  18:19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明确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之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文化软实力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5月6日,在第七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上,来自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就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重点阐释了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间的关系。

  文化产业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工具

  陈少峰表示,一个闭环系统包括理念、制度、方法和工具。那么,文化软实力更多涉及的是理念和制度层面,而文化产业则是方法和工具。理念如果不和工具相结合就会变成口号,而工具没有理念做指导就会走偏。陈少峰强调,一定要重视工具的作用,首先,很多工具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能被忽视,如移动互联网;其次,理念必须要通过工具才可以传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能只靠研究,而是应该落实到具体的文化产品当中。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陈少峰认为,这两种角度的研究都是必要的。文化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对内可以驱动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升产业价值。因此,提升文化软实力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也是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对外关系的角度来讲,陈少峰认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产业的全球市场是对应的。在文化产业的全球背景下,中外更需要互惠和共享,因此,应该秉承着同步发展的新理念,从竞争关系逐步转向合作关系。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较弱,主要体现在文化竞争力不强,文化贸易仍存在比较大的逆差,特别是在文化影响力较大的品牌内容产品方面的逆差更加突出,如电影等。因此,陈少峰强调,必须要进行反向思考,不能把免费的文化交流当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而是要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同时,必须要打造有大众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掌握市场的话语权。

  那么,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呢?陈少峰提出,如果从全球视角来看文化产业市场的话,我们打造的文化产品既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又不能过于突出自己的特色。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不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更是“超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以美国电影为例,陈少峰指出,美国电影在全球电影市场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其在本土市场所占的比重,这正是因为美国电影在其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启的国际化进程中,适应了全球观众的口味,打造了一种大众化的通俗文化。因此,生产文化产品时一定要把突出自身特色和适应全球化推广结合起来。

  此外,陈少峰还强调说,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未来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一定会搬到互联网的平台上。因此,在国际化的视角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重视互联网平台的作用。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要通过文化企业落实

  为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国家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规划。这些计划、规划如何实现?陈少峰表示,这需要文化企业来发挥主要作用。陈少峰说,企业不仅仅在提升“硬实力”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主体作用,在提升“软实力”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主体作用。过去,文化软实力建设主要依靠政府部门、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等,这种状况需要改变。但是,功能性的文化事业单位也不能忽视,文化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二者要共同行动。

  当然,并不是所有文化企业生产出的文化产品都能对提升文化软实力产生积极作用,因此,陈少峰表示,要研究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才能够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开发符合当代市场需求的文化娱乐精品。此外,文化主体单位,尤其是文化企业要承担双重社会责任,除了要承担一般的企业社会责任,还要承担企业的“文化社会责任”,不同类型的文化企业履行其文化社会责任的方式不同。(来源:中国经济网)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