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司长谈中考体育加分政策 将坚持并扩大力度

12.06.2014  22:44

 

          针对由各地中考体育加分政策引发的一系列学生、家长“突击锻炼”现象,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6月3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作出回应称,中考体育加分政策将坚持并逐步扩大加分力度。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成为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到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对体育教育这一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身体健康程度的“小科目”倾注了大量心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就对学校体育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体育教育发展,自2007年以来,全国多地教育部门出台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加分范围,加分分值从一二十分至三四十分不等。体育加分新政的出台,使得一大批学生被逼着从教室走向操场,一大批家长动足脑筋为孩子突击体育项目做准备。社会上还应运而生了各种针对中考体育的专项培训家教。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又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老路子,中考体育一考完,就把体育锻炼这件事儿给彻底放下了,因为“高考没有体育加分这档子事儿”。

  “教育部的学生体质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初三、高一两个年级的学生体质是最好的。”王登峰也注意到了上述问题,他告诉记者,当前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几乎都出台并实行了中考体育加分政策,只是各地加分分值不同而已。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尚未找到一套完善的加分机制,能考察一名学生是否真的长期参加体育锻炼了。如果找到这一机制,那么那些“突击式”的“体育补习”将不复存在,“因为你突击锻炼一星期,跟人家坚持锻炼一年的成绩还是没法比,只有坚持锻炼,才能出好成绩。”

  王登峰说,将来“体育中考”会主要从体育技能层面考察学生的水准,形体层面的分值比重将会下降,“能不能找到几种经过长期锻炼,成绩就能有明显变化和提升的项目,作为技能层面的考试项目;形体层面经常会有遗传因素,似乎有失公平,所以分值应该减少。”

  一个理想的结局是,“体育中考”有了一套全国统一的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后,它不仅可以引领小学生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还能成为未来“体育高考”的初中版蓝本。

  “今年已经有13个省份把见义勇为纳入高考加分的参考依据,德育内容可以纳入高考,为什么将来体育、美育内容不能呢?”王登峰认为,未来的考试评价体系会逐步朝着“综合素质”评价方向发展,“中考体育加分政策会坚持并且扩大分值,直到分值基本能与语数外等主课分值占比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