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就《对省级人民 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答记者问
为有效督促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请介绍一下《办法》制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答: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2011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教育部将《制定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办法》确立为教育体制改革重大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4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意见》。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扩大后,国家如何衡量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如何督促省级政府加强教育统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需要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
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保障“两基”历史任务全面完成、推动国家重大教育政策项目落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是督促地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制定《办法》,建立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制度,既十分必要,也具有可行性。2011年,教育部成立由有关部门专家及上海教科院研究人员组成的课题组,研究形成《制定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办法研究报告》,为制定《办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借鉴其他行业做法,结合教育工作特点,考虑研究出台《办法》。希望通过《办法》的制定实施,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推动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全面正确地履行教育职责,确保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2.《办法》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研究制定《办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研究起草。2011年,教育部成立课题组,研究形成《制定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办法研究报告》。在报告基础上,2013年起草《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办法》初稿,对评价内容、组织机构、程序与方法等方面作出规定。
二是征询意见。2014-2016年,先后4次征求地方教育部门以及国家督学、相关专家的意见。综合考虑中央关于“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最新要求及各地意见,形成《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暂行办法》,并经教育部党组会讨论通过。
三是修改完善。2016年底,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的要求,征求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省级政府的意见。2017年3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24次会议研究讨论了《办法》,根据会议精神,结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意见,将《办法》更名为《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并对文件有关内容再次修改完善。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书面审议通过了《办法》,根据会议精神修改完善,形成本《办法》。5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3.《办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办法》共分为五章、十六条,包括总则、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运用以及附则。
第一章,总则。主要对《办法》制定的依据、目的进行说明,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内涵、实施主体、原则、方式等作出规定。
第二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省级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情况,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情况,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教育工作情况,加强教育保障情况和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情况。
第三章,评价的实施。对评价方式和程序作了规定,按照印发通知、自查自评、第三方监测、实地检查、反馈意见、整改复查、发布报告等程序进行。
第四章,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结果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履行教育职责不到位、整改不力、出现特重大教育安全事故、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采取适当形式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
第五章,附则。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4.《办法》对评价内容是如何设计的?
答: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评什么”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刚才已经介绍过,《办法》立足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六个方面的评价内容,每一方面又进行了详细规定,大概包括40余条内容,这些规定基本涵盖了省级人民政府应履行的教育职责。
实际操作中,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将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当年重点任务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年度评价工作重点、实施细则,细化评价指标,这样有利于增强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5.《办法》中对评价的实施的规定有什么考虑?
答:“怎么评”决定了评价工作的程序和规范,直接关乎评价工作是否规范有效。《办法》明确评价坚持依法依规、突出重点、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每年开展一次,按照印发通知、自查自评、第三方监测、实地督导、反馈意见、整改复查、发布报告等程序进行,遵循了《教育督导条例》规定的基本规范和程序,体现了督导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自查自评在于引导省级人民政府建立常态化的自我监测和评估机制,充分发挥省级人民政府的主体作用。引进第三方监测,主要考虑增强评价的公信力和说服力。这样基本建立起了以省级自查自评为基础、国家随机抽查为主导、第三方参与的评价机制。
6.如何保证评价工作取得实效?
答:评价工作是否有效,关键在于问责是否到位。《办法》强调,评价结果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奖惩的依据,对履行教育职责不到位的若干情况,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将按照有关规定提出问责建议。这样的制度安排,问责对象、问责方式都非常明确,有利于提高督导的实效性,有利于推动省级人民政府主动改进自身工作。
7.《办法》颁布后,下一步将如何开展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工作?
答:《办法》是近年来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制度创新,是强化教育督政工作的顶层设计。为贯彻落实好《办法》,推动评价工作实施,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一是贯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宣传解读工作,指导各地组织学习《办法》,充分贯彻领会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
二是指导推进。督促并指导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根据《办法》,结合本省(区、市)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三是启动试点。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及指标体系,从东、中、西部各抽取部分省份开展试点。根据试点情况研究部署2018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工作,确定评价重点,确保评价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