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互联网+国学教育,如何“加”?

22.09.2015  17:35

  “目前国际在线教育已经由大规模、公开的慕课时代,发展到了小规模、限制性的后慕课教育时代,这是国学教育的机遇,也是挑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认为,互联网时代,国学教育有了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平台,但也面临在线教育经验不足、教育方法不当等问题,需要探索新出路。

  围绕新时期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国学教育,在北京大学9月20日举行的“互联网+国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展开了深入探讨。

   用互联网传播开展国学教育非常必要

  “目前国学教育存在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和技能不高的难题。如何将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给农村和偏远地区,提高农村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技能,将他们培养成农村传播传统文化的骨干力量,是当下国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谢敬仁认为。

  在谈到国学教育培训问题时,北京市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苏金良认为,语言使用不当、培训主题先行、培训目标偏离等问题突出。“一些教师不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读文言文、在汉字的解释上存在着随意会意的现象,在学生没有判断力的情况下一味灌输、不能学以致用等,都是目前国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现代化手段传播经典文化、开展国学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传承的文化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认为,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教育可以借鉴但绝不可移植,必须在现代化进程中培养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再创造精神。

   互联网时代国学教育要有价值坚守

  就互联网对国学教育的影响,北大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李中华认为,“互联网时代,网络碎片化、工具化、情绪化也扩展到了教育领域。如何避免国学教育碎片化、工具化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利用现代技术的同时,如何保持传统文化的精髓?李中华认为,国学的突出特点是价值体系,受教育者不仅要学好,而且应身体力行,“文质相间才是真正的学习国学”。

  “用互联网手段教学,首要的是有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在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看来,如何将我们的价值观与技术更好地结合,使青少年愿意接受、乐于学习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以学习者为中心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交流

  在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和国学教育一线教师们不仅探讨具体的教学方法,也分享了他们在一线实践的教学经验。

  “网络学习方法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加注重知识信息的内化,将知识内化为素质、文化素养和践行,因此,线上和线下的交流十分重要。”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表示,远程教育最需要探讨的课题是教与学的互动关系。

  北京四中常务副校长常菁则认为,国学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每一个家庭的事,“必须把家长们动员起来,国学的理念也必须回归家庭,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成果才会在孩子身上有所体现”。

  据介绍,北京四中专门开设了家风家教课,“通过国学教育,意在唤醒学生自我修为的意识,塑造美好人格”。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徐海元则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认为国学教育“教什么”“谁来教”“怎样教”三个问题归根结底是“谁来教”的问题。在徐海元看来,教材是被动的、滞后于形势的,内容也是有限的,但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则是能动的、与时俱进的、富有潜能的。广州市天河区通过明确国学教育主体、设立国学教育专项资金、着力打造师资队伍及激励机制等方式,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国学教育教师。

  徐海元希望,教育信息化能真正打破国学教育上的时空限制,促进教师队伍的自足、自修和自我成长,实现随时、随地、随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