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扭转教师作业观 迎泽区这份“作业指南”有趣有料

13.12.2021  08:35

  作业布置机械低效、缺乏实践类作业……制约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经过数月的摸索实践,迎泽区教研科研中心通过项目学习这一抓手,努力扭转教师作业观,构建起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课外作业三维立体的作业设计模式,突出三类作业“7:2:1”的科学比例,让学生减负同时还能收获满满。

  课堂作业 诊断学情

  迎泽区教研科研中心针对教师研读教材不深、教学目标不明、作业设计低效的问题,研发《落实“双减”作业研究流程图》,将研读教材、设计流程与作业设计融为一体,为教师精准设计作业提供有效抓手。同时,关注教师使用前置学习单把握学情、调整教学,突出作业的诊断、反馈功能,助推课堂效率的提升。

  目前,全区各学科已在骨干教师中展开研究,各校也在积极探索校本作业设计。如: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研发出与语文、数学教材相配的作业册,帮助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课上换情境迁移,考查学生思维过程,体现作业设计的精而有效。山水城小学则关注学生当堂达标检测,通过开课5分钟复习旧知,课末5分钟达标检测的“5+5”模式,将目标达成作业设计常态化。

  课后作业 打通壁垒

  调研发现,许多一线教师的作业设计依然是就课说课,难逃教材的窠臼。如何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迁移,导向生活逻辑,成为教研工作的难题。迎泽区教研科研中心依托教材研发出41个拓展项目学习方案,集结编为《小学生课后服务》丛书,从《树名片诞生记》《动画配音秀》到《走进名画》《民间巧女故事申遗》到《打卡家务劳动小技能》《举办毛泽东诗词大赛》……真实有趣的任务为学生打开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体现书本与生活的融合,展现跨学科整合理念,将学习从课本延伸到生活。

  目前,6个项目已在全区每所学校每个年级落地,掀起作业设计新风潮。同时,学校将在课后服务时间依照方案实施项目,以解决课后服务内容单一化的难题,打通课本与生活的壁垒。

  课外作业 丰富经历

  多项政策出台意味着学生校内作业减少了,双休日闲暇时间增多了。如何丰富学生人生经历,不再沉迷于宅家刷题,按周布置实践性作业是一条思路。

  迎泽区地处市区中心,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庙、纯阳宫、双塔公园、钟楼街商圈、彭真纪念馆……全区各校积极依托“府城游”文化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各类实践性作业。如:校尉营小学靠近钟楼街商圈,开展“打卡府城游 落地老字号”的项目学习,让学生参观并体验“太原面食”“华泰厚制衣”“老鼠窟元宵”“六味斋”等中华老字号,化身讲解员为游客介绍,习得家乡文化,产生爱家乡的情怀。桃园小学、双西小学则为不同的年级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打卡“红色地标”,画路线,学党史,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维立体作业设计模式的构建,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实现学生全面成长,提供了有思考的路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现已成为迎泽区教师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