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 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导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数百项重要改革成果。央广网于近期策划推出《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专栏,全方位梳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理论表述及形势论断,对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进行深度解读。
“习近平: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
2013年4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习近平首次提到“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会议强调,面对新形势,要坚持用两点论看待问题,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又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未雨绸缪,加强研判,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到,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
2015年12月1日,在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提到,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进的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稳和进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预期和新的动力。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
【专家点评】积极财政政策须继续加码
周天勇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表示,“宏观经济政策要稳”,是指避免过度的赤字和发债,避免过度投放货币,以防经济大起大落,从而规避不确定性风险。从当前的经济运行来看,整个宏观调控模式需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加码,实行减税政策,这可能包括降低社会保险费、提高小微企业起征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以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等,另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微观政策要活”,是指企业发展和劳动者工作都要充满活力,调动其积极性,建立比较灵活的机制,鼓励技术进步创新,同时要开拓新的市场,创办新的企业,减少劳动者参与工作的障碍,鼓励创新与创业,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社会政策要托底”,表明低保与养老的重要性,扶贫攻坚,既要精准扶贫,又要保证他们稳定生活。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政府要拿出更多的财政力度来确保公共服务。
原文链接: http://news.cnr.cn/dj/20160114/t20160114_5211403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