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政企关系——山西万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的启示
两个月,短暂而漫长。短暂,迸发的激情仍在燃烧;漫长,唤起的信心不会冷却,力量将长久地融入全省经济发展的脉搏跳动中。
全省14477名干部,4580多户企业,入企服务两个月,为企解忧、为企排难。动员力量之大、服务范围之广,在山西省历史上前所未有。它带着时代的温度,饱含对未来的召唤。
作为山西省关键时期的重要举措,回顾这两个月,我们不禁要问,它释放出何等能量,它将为全省带来怎样的深刻变化?
企业是这么回答的——
“前一天省里召开大会,第二天入企服务小组就到了企业。作为能源企业进军中药材产业,需要指导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入企服务小组认真梳理解决了很多问题,帮了我们大忙。”国新晋药中药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耀宇这样说。
“榆次东外环封路施工,零件进不来、整车出不去,对企业生产影响很大,入企小组积极帮助,相关部门联合办公,市领导现场调研,问题圆满解决了。”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高震这样说。
朴素如斯,却又暖心暖怀。在全省经济发展期待涅槃的关键时期,在众多企业被大大小小问题羁绊不前的困难时刻,干部入企雪中送炭。交口称赞发自全省四千余户企业肺腑,来自万名入企干部的辛勤付出,交汇在轰轰烈烈的入企服务活动中。
它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完善服务,畅通渠道,构建新型政企关系。 这对于山西,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完善服务是支点
今年9月,入企第一周,临汾市第一服务小组与服务对象山西焦化集团坐到一起,现场调研,双方共同梳理出六七件待办的难事。其中,王家岭煤矿办理长期采矿证被企业当做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提了出来。这项工作直接影响到山西焦化扭亏重组的进程,一段时间内始终没有办下来。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省驻临汾市领导小组、入企服务小组积极与县、市、省的国土资源部门一级一级沟通协调,原本按照正常程序在60个工作日内办结的工作,提前到27天完成,企业顺利地拿到了采矿证,使下一步工作得以启动。
“办事主体是地方政府部门,在他们的权限范围内,在企业手续都完备的情况下,我们入企服务小组起到了积极协调推动的作用。”临汾市第一服务小组组长、潞安集团副总经理黄巍认为:“有效服务企业,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才是入企活动乃至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
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推动惠企政策落实,千方百计解决问题,万名干部躬体力行,入企服务活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据统计,各级入企服务小组共收集需各级政府帮助和研究解决的问题8812个,已解决和承诺办结问题8266个,问题的解决率达到了93.8%。
通过集中办理,一大批羁绊企业发展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也梳理出一批诉求复杂、棘手难办的问题,多数集中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方面,主要涉及项目审批、国土、环保、金融、社保、运输等领域,既为各级政府部门宏观分析经济形势提供了量化依据,又为微观解决企业发展问题指出了方向。
政府对于企业主要职能有二:一是服务,一是管理。走出管得死死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部门正在积极转变职能,优化对企服务,这其中既包含了服务理念、服务态度的改进和转变,也包含着服务领域的拓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企业是财富最基本、最重要的创造者,也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力量。持续激发企业的财富创造意愿、能量和潜力,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当经济发达地区政府部门已经将“零距离”服务推进到企业内部时,我省有些干部或是坐等企业上门求助,或是对企业的事情放手不管,或是死抠规章制度、按照“时间表”刻板办事,甚至有意刁难,“懒政庸政怠政”的政务环境只能让本土企业默默苦笑,让“引进来”的企业暗暗耻笑,耽误企业发展进程,拖全省经济发展后腿。
入企活动让干部“领题服务、贴身跟进、跟踪落实”,促进了“积极作为”的服务意识,形成了“为企服务”的良好氛围。
正如省委书记骆惠宁所强调的,干部入企服务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属于政府职责的事,要上下联动、部门联动,依法行政,尽快解决,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环境。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政府部门要侧重于微观服务,按照到位不越位、服务不包办、参与不干预的原则,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快捷高效的服务,这才是构建新型政企关系的重要支点。
畅通渠道是途径
活动前,困扰企业七七八八的“疑难杂症”长时间得不到解决,问题到底梗阻在哪儿?对比前后的巨大变化,不少干部都在追问同一个“为什么”。认真总结这两个月的入企服务工作,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不畅,囿于权限,政府部门协同作战能力不强,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两月间,本着“县级层面问题不出县、市级层面问题不出市、省级一般性问题加快解决、重大问题加快推进”的原则,各级入企服务领导办加大综合协调服务力度,针对问题分层梳理、分类施策,逐一细化分解到各相关部门,有效地推动了问题协调解决。
活动阶段,省政府召开协调解决企业问题推进会,选取省级层面具有代表性的18项突出问题,省直部门和企业通过面对面、点对点的对接,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省入企办先后组织7次专题会议,各驻市领导小组召开各类问题协调解决推进会和现场办公会100多次,各市也多次召开各类问题协调会议,这些“由串联变并联”的办公方式有力地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专家表示,这次活动的重要启示之一,是赋予了企业一个机会,构建了一个平台,打通了一个渠道,将企业比较紧迫的问题摆在政府面前,反映问题直观,解决问题直接。同时也在反思,如果有类似途径,各级各部门可以定期集中协同解决企业问题,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非常有益。
对于困扰干部和企业的政策落地问题,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同样重要。
近两年,山西省先后出台实施了包括煤炭、煤层气、低热值煤发电3个“20条”、减轻企业负担“60条”以及“工业19条”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减负、融资、市场等方面大力帮扶企业。
入企后,干部们普遍感到企业获取政策信息渠道不通畅,获知政策信息碎片化,不重视政策的培训宣传。“不清楚、不熟知、不会用”是企业对一系列减负和优惠政策的总体认知,政策“下达”企业的渠道传导失了灵,效果归了零。
针对这种情况,省入企办对抽调的600余名省直机关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印发了《政策汇编》等资料3000余册。全省各级累计印发各类惠企政策汇编及光盘23586余册(张),召开各类会议4700余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
阳泉市“送政策”的办法可资借鉴:入企服务办组织编印了《阳泉市干部入企服务政策汇编》,包括国家、省、市近年来出台的惠企政策,分7大类三部分,主要涉及产业发展、财政扶持、金融融资扶持、税收优惠、收费减免等政策。《汇编》刊登在市经信委网站上,方便企业按图索骥,备案查询。
因此,既要建立企业诉求沟通渠道,把企业的问题“端上桌面”,促使各部门联动解决;又要通畅政策落地渠道,解决“只到膝盖不落地”的问题,把政策“送下去、讲明白”,让企业“摸得透、得实惠”。
这两个月,入企服务工作拉近了党委、政府与企业的距离,干部提升了本领,企业增强了解难脱困的信心。政府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促进政府创优环境,成为我省构建新型政企关系的生动实践。
“典型的家族企业,持怀疑观望态度。”11月17日,当晋中市政府办公厅副调研员刘彦忠描述起刚到企业时的场景,旁听者切身感受到来自企业的不信任。“入企第三天,老板才从老板椅上探出头困惑地问,你们到底是来干什么的?我们可是正常经营正常纳税的。入企难,真正让我感受到什么是基层工作。”
老板的态度不是个例,他代表了一批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对政府干部的疏离和排斥,既有对政府部门工作的不了解、不满意,也有对政府干部主动上门的怀疑和警惕。
刘彦忠们并不灰心,用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不给企业添一丁点麻烦”的实际行动换来老板的理解和支持。
两个月同甘共苦、精心谋断,企业老板感动地说:你们主动上门帮忙,做到这个程度,我们已经很感激了。关键是企业自己要发挥主动性,踏踏实实做好,为社会做点贡献。
入企服务的实践告诉我们:让民营企业打消顾虑、从“老板椅”上站起来对你交心,让国营企业提振信心、增强内生动力和你同心,广大干部要转变作风、创新办法,牢记“亲”与“清”,构建起新型政企关系。
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地方、领域和行业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现象,不健康政商关系的影响极其恶劣,破坏了市场环境,也破坏了政治环境,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开展。
今天,我省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严治党,刷新吏治,全省政治生态清朗起来。但是经济增长低位企稳、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企业急需突破发展瓶颈。
改变不正常的政企关系,赋予政企关系新的生命力,构建“亲”与“清”的新型政企关系,关乎改革,关乎大局,关乎发展,至关重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对企业家来说,就是讲真话、说实情、谏诤言,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当前,山西省大部分企业正面对“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三座大山的压力,国企欲减负扭亏,民企思开源节流。虽然企业行业类型、大小规模不同,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诉求也不尽一致,但是他们都期盼“亲”“清”的新型政企关系。
入企干部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各项入企工作纪律,做到了“清”;切切实实解决了不少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做到了“亲”。企业充分认识到省委、省政府推动经济稳步向好的决心,极大地提振了干事创业的信心,也认可了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
两个月,时间太短。但是,服务没有止境,要做的工作那么多:问题需要分类、研讨并及时跟进解决,还会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打通诉求沟通渠道,构建新型政企关系,需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政企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记者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