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改善民生: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内容提要: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人心。改善民生、造福群众,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做好县域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全省各县(市、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取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下大力气抓民生改善,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2013年,全省各县(市、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改善民生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事业,大力改善住房、道路、供水、环境等基础设施,努力增进群众的福利水平,大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力争使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
一、就业环境稳中向好
晋城市城区2013年新增就业7380人,农村劳动力输出与转移2825人。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被评为“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经办管理服务示范区”。
河曲县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全年召开人才招聘会3次,新增城镇就业215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78人。
灵石县城镇新增就业5273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755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2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481人,创业带动就业12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02%。
河津市通过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的办法,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对入住基地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场地租赁补贴,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先后为8名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每人落实了3万元的创业扶持贷款,为17名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了社会保险补贴,补贴金额7万余元。
二、社会保障扎实有力
河津市加大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力度,新建乡镇敬老院5所、民办敬老院8所、社区老年公寓3所、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0所。
朔州市朔城区针对近年来大量保障性住房小区投入使用、社区管理任务越来越突出的实际,继续推进43个社区服务中心启动工作,不断理顺工作职能,完善管理制度,有效提升了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区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太原市迎泽区坚持“大民生细服务”,保障救助持续提标扩面。在全省率先实现低保对象参加基本医保全免费,社会散居孤儿养育金标准达到全省最高,新农合补贴和高龄低保老人保健津贴标准达到全市最高;实行低保群体“一站式”医疗救助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基本药物免费治疗,6000余人受益。
柳林县秉承“经济下行,民生不能下降”的理念,投入各项民生领域的资金占到县级可用财力的85%以上。通过全方位努力,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达到全市最高水平”的目标。城市低保救助标准达到每人每月平均251元,高出全市平均标准36元;农民低保救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平均1872元,高出全市平均标准633元;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5400元、5000元,高出全市平均标准2003元、2831元;孤儿救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876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00元。
三、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太谷县教育改革示范全国,成功承办了两个国家级教育现场交流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中、高考成绩和优生数稳居省、市前列。
太原市迎泽区完成7所中小学、3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新改扩建和17所标准化学校建设,提前两年率先实现校校标准化,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太原市小店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完成7所幼儿园新建、改造任务和三十八中等4所中小学校建设。启动实施“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90%中小学校通过市级标准化学校验收。公开招聘150名中小学教师,与北师大开展师资培训合作,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育帮扶行动,在全市率先实现对区属普通高中贫困生免除学杂费,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穷失去学习的机会。
四、文化产业稳步提升
孝义市碗碗腔小戏《影戏缘》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投资280万元完善农村、社区标准化图书馆。
太谷县成功举办了中华母亲节推动大会暨太谷孟母文化节,新编秧歌剧《孟母三迁》作为非遗剧目在省晋剧院展演,动漫电影登陆央视,成为全国首部以动漫形式展演的非遗剧目。
朔州市朔城区启动了老城文化产业园规划和塞北革命烈士纪念馆、崇福寺及崇福广场争创国家4A景区工作,马邑博物馆成功申报国家三级博物馆。完成文昌阁重建、文庙修复工程和老城四大街硬化、亮化工程,老城改造的成效已经显现,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文化新地标。
永济市深入挖掘、大力弘扬舜都文化、诗歌文化、爱情文化等地域文化,成功举办了鹳雀楼诗歌文化节、普救寺爱情文化节、五老峰登山节及“中国梦•永济情”书画摄影展等文化旅游活动。精心策划包装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开拓河南市场,开通了旅游微博、微信宣传平台,网络营销成效明显。
五、卫生事业不断进步
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成功创建三级医院,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成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
太原市小店区公开招聘100名医疗卫生人员,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新农合参合率达99.55%,财政补贴人均65元,全省第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人均30元。巩固创建全国中医药示范社区工作先进单位成果,开展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六、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永济市坚持大县城、小城镇、新农村“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市文化中心、涑水河城区段综合整治、伍姓湖及城市排污导流管网改造、蒲津世贸广场、市档案馆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东外环路路面工程、富强街西延等工程全面完工,特别是舜帝山森林公园西扩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绿化水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17平方米,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验收标准。
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不仅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事关和谐社会建设成败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应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各地推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大力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给我们启迪颇多。
第一,促进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国。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第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
第三,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省统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
第四,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促进有序竞争,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
第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整合各方力量,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责任编辑:贾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