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今后三年我省将实施六大工程

18.09.2019  07:41

  记者9月17日了解到,《山西省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2年)》开始实施。我省将实施六大工程,实现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等目标,使我们的城市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具有鲜明特色特质特点的现代化魅力城市和宜居宜业宜游公园城市。

   停车进库进位

  我省将实施“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工程。“两下”,即管线下地和广告下墙;“两进”,即停车进库进位;“两拆”,即拆除违建和围墙。到2022年,主要街道、城市公共空间、城市重点地段的架空管线全部入地、广告牌匾整治工作全部完成;城市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城市主要街道的违建全部拆除、围墙拆除或改造完成,城市呈现清洁有序的整体风貌。

  “两进”行动瞄准的是停车难的痛点。我省将编制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新建居住、商业和公共建筑必须按照规划要求配建停车场;鼓励新建公共建筑提高停车位配建标准,并对社会车辆开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泊位对外开放。同时,合理调控临时需求,在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空间施划临时停车位,并加强停车泊位限时管理。结合城市“双修”和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停车楼、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推进老城区和老旧小区停车泊位扩容建设。

   绿道蓝道共舞

  在生态空间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我省将加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力度,推进绿道、蓝道、环城生态休闲区建设,完善均衡分布的公园绿地体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构建全域生态网络格局,形成高品质的城市生态空间,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绿道建设将串联主要居住区、公园绿地、滨水空间、生态廊道、城市广场、大型商贸文体娱乐设施等重要节点,建立步行道、自行车通道,布置多样化康体游憩设施和综合服务、环卫设施,形成级配合理、网状贯通的绿道网络系统。蓝道则将串联城市内的河道、湿地等城市水系,打造集生态、安全、景观、文化、休闲为一体的蓝道系统,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蓝道。

  在公众参与方面,鼓励居民开展公共绿植绿地认建认养,打造花园式社区。

   “所居”转向“宜居

  居住环境改善工程,将采用微改造,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加强社区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引导“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通过实施健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行动,完善社区行政管理、养老、文化、教育、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在社区中心配置幼儿园、卫生服务站、养老服务场所、小型健身场所、24小时便利店、快递货物集散站等设施,设区城市形成“15分钟生活圈”,县级市和县城形成“10分钟生活圈”。围绕各年龄段人群需求,推进全龄社区建设,探索打造老年友好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到2022年,设区城市建设3个以上全龄社区,县级市和县城建设2个以上全龄社区。

  同时,实施城市卫生环境提升行动。如,取消党政机关、办公区域以及主要街道和城市重点片区摆放的垃圾箱,倡导市民养成良好习惯,做到“人走垃圾走”。

   微循环更顺畅

  道路交通优化工程,旨在通过城市道路网体系构建,改善交通微循环系统,整治交通堵点,发展“智慧交通”等措施,实现到2022年城市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出行难得到明显改善的目标。

  我省将开展老城区微循环疏通行动。对老城区老旧街巷进行整治,疏通老城区微循环。在老旧街巷整治中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对路面破损、交通设施缺失的进行修补硬化改造,完善交通设施,提高通行能力;打通“断头路”、丁字路,连接主次干道,提高道路的通达性。

   主动对接群众

  城市管理精细化工程,要为市民群众打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在城市市容环境管理提升行动中,整治乱摆摊,禁止随意摆摊设点,合理设置、有序管理各类自由市场、摊点群、流动商贩疏导点等经营场所和网点;整治乱张贴,严肃查处城镇道路、建筑外墙、树木、市政及其他设施上随意涂写、刻画、张贴的行为等。加强城市犬类管理,打击违规养犬、随意遛犬、犬只随处便溺等行为,避免大型犬、流浪犬伤人和犬吠扰民等现象。

   打造特色片区

  在城市设计与特色塑造工程中,尊重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和传统肌理,塑造城市山水相依,山、水、城交融一体的特色景观风貌。我省将选取一定规模的城市公共建筑集中区、主要商贸区、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功能片区和地段,打造具有高品质景观环境的城市特色片区。

  城市特色片区打造将尊重周边山水环境,延续城市文脉,塑造体现传统肌理和历史格局的整体风貌;加强建筑设计,注重建筑和城市空间尺度关系,营造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活力、多样化的空间环境;保护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体现城市人文精神等。

  到2022年,全省所有市、县要打造至少2个以上城市特色片区,形成城市形象名片。

配建为主公共为辅路内补充 我市拿出缓解停车难新方案
  为推进文明交通综合治理,缓解停车供需矛盾,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