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经得起推敲 成效经得起检验
“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顶岐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抓好各项整改措施落实,把活动成效体现到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上来;要巩固成果、建章立制,努力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活动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问题导向开局亮相,以整改落实贯穿始终,以解决问题赢得人心。
坚持即知即改。紧盯意见建议和“四风”方面主要问题,采取建台立账、即行即改、画圈销账的方式,逐项抓整改、促落实:
针对“切实加强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联系的建议”——5月23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双联”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双联”工作。各区县领导重视、行动迅速,扎实推进,日前,全市90个民情联络站、383个民情联络点已开始运行。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踊跃,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声、释民惑、帮民需,进一步畅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渠道。
针对“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的建议”——8月14日,举行全市镇(街道)人大干部暨“双联”工作骨干培训班,全市近300名人大工作骨干参加培训。同时,从3月份开始,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组织的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专项视察、专项询问等活动,每次邀请3-5名当地基层人大代表参加活动。
针对“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9月22日至28日,市、区县人大常委会第二批机关中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浙江大学举行,47名市、区县人大机关骨干参加培训,为进一步提高人大机关中青年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组织开设了“局长讲座”,已先后邀请市环保局、市知识产权局、市文物局等部门“一把手”登台主讲,根据计划安排,还将组织“金融知识”、“齐文化”等7个专题讲座。
……
几个月下来,随着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工作的不断推进,机关风清气正,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干事的劲头越来越足,凝聚力越来越强。
坚持建章立制。按照“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的思路,以钉钉子的精神,梳理出了36项规章制度,并做到了一项一项规范、一个一个突破。
着眼改进文风会风——出台了《市人大机关改进学风加强学习的有关规定(试行)》,明确每季度一次中心组学习、每月一次支部学习、每周五个人自学;规定每次常委会前组织专题讲座。制定了《市人大机关改进会风严肃会议纪律的有关规定(试行)》,明确全年无故缺席会议1次通报批评,2次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其他评选先进资格,3次以上(含3次)考核等次评为称职(合格)以下。
着眼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今年,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对立法资源进行整合,由市人大常委会统筹协调立法过程,主动加强与各机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沟通,按照年度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制,确定各立法项目的分管领导和主办人,要求各部门全程参与有关法规案的调研、起草、审议、修改等工作,推行法规草案集中起草制。制订了《淄博市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办法》,对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深化立法后评估,进一步做好地方性法规修改和废止工作将发挥积极作用。
着眼提高监督实效——修订完善了《关于开展专项工作评议实施意见》,规定每年对市政府组成部门、市法院、市检察院及部分垂直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专项评议。今年又以票决的形式确定市经信委、环保局等5部门为专项工作评议部门。进一步修订了《进一步提高审议意见的提出和办理质量的意见》,要求审议意见突出重点、直截了当、简明扼要、切实可行,并以简报的形式将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刊发,接受社会公开监督。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信访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信访接待、处理、协调、督办和责任追究等制度。
着眼发挥代表作用——出台了《关于加强常委会与人大代表联系和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扎实推进“双联”工作,规定每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与4-6名人大代表和6-10名的人民群众保持经常性联系。每一名市人大代表固定联系6-10名的人民群众。构建联系代表和群众的网络和平台,建立联系基层代表、群众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解决好联系代表、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修订完善了《关于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代表建议、意见和批评交办、转办和落实的时限要求,以及征求代表意见的方式方法。
着眼规范机关秩序——完善了委办(处、室)工作职责和机关财务、接待、车辆、安全管理等制度,明确“三公”经费凭票报销、转账结算;要求公务往来凭单接待、自助用餐、按人结算;规定车辆使用除上下班外,一律停驶,节假日必须停放在机关,并做到每天检查登记。完善了机关效能建设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
(山东淄博市人大研究室宣传科 巨荣俊)
责任编辑: 沈娟